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就业政策 返回上一页
【就业政策】发挥培训主体优势 有效增加培训供给
来源: 浏览量:162 发布时间:2019-11-12
实施企业职工培养开发工程
打造高素质石油工人队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现有操作技能员工73.6万人,占员工总数60%。近年来,公司坚持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职工成长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作为石油工人的一项福利待遇,深入推进企业职工培养开发工程,持续优化企业职工发展环境,倾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创新创效的技能人才队伍,增强企业保持长期稳健发展的生命力和现实生产力。
实施操作员工技能晋级计划,健全企业职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立企业职工职业发展体系,完善主体工种、关键岗位职工从初级工到集团专家和技能大师等九级晋升制度,制定技能等级与管理、技术序列比照关系和互认条件,促进技能人才发展纵向贯通,三支人才队伍横向顺畅转换。推进企业职工技能等级自主评价制度改革,编制开发283个工种技能评价标准、题库和培训教材,首家在部、省两级完成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双备案,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向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平稳过渡。推行高技能人才聘期制和积分晋级制,打破技能等级终身制和学历、资历等条件限制,注重考核岗位工作绩效,强化生产服务成果、创新成果和实际贡献,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制度环境。
实施创新创效能力提升计划,搭建企业职工培养培训平台。加强培训平台建设,建立12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创建17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56个覆盖主要生产工种的精品技能培训项目,开展操作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晋级提升培训、骨干人才培训,关键岗位操作员工培训率和持证上岗率均达100%,员工技能水平持续提升。强化竞技平台建设,分层分级开展技能竞赛,竞赛覆盖率达95%,竞赛已成为一线员工成长的“快速路”和检验职业技能培训的“试金石”。加强技能创新平台建设,制定技能人才创新创效奖励办法,对一线创新成果进行评选奖励,鼓励所属企业根据直接经济效益实行成果比例分成;组织跨区域、企业和专业开展联合技能攻关、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技艺传承交流等,打造“师带徒”式创新团队,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从“单兵作战”向“团队合作”转变。
实施石油名匠培育计划,加强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示范引领。选定重点培养对象,集团、企业和职工签订培养协议,逐一明确培养措施,分层分级培育“石油名匠”。公司已有7人获“中华技能大奖”,58名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70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支持高技能人才参与管理决策和设计研发、创新创造,增加技能人才评先选优比例。提高技能津贴标准,比照管理序列确定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加强高技能人才事迹宣传,弘扬石油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员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主动性。
育训结合 双轮驱动
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劳动者
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是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江苏省重点技师学院。近年来,学院大力实施“技工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举”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建立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促进就业、助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优质的技能人才支撑。
育训结合,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学院党委深入研究技工教育办学规律,深刻把握技工教育的就业导向和产业属性,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学院办学的重要职能,确立了技工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举的发展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当前,“上下齐心,人人争先,真抓实干”的培训工作新局面正在形成,“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技工教育”的新态势正在显现。两年来,学院累计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近600个,社会培训5.7万人次,受训企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受训员工技能水平、薪酬待遇显著增长。培养出以世界技能大赛“阿尔伯特”大奖中国首位获奖者宋彪为代表的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后备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历年毕业生就业率99%以上,被誉为“技师的摇篮”。
创新管理,激发教职工参与培训工作积极性。按照技工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双轮驱动”的总体要求,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了由培训管理部门牵头抓总、教学部门具体实施的培训工作两级管理体系。采用“独立建账、独立核算”的方式,实施“项目化”培训运行机制。将培训工作纳入学院重点目标任务考核体系,以高达25%的考核权重,体现培训在学院办学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学院管理制度配套改革,将培训工作成效作为教职工个人绩效考核、薪酬待遇、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的重要依据。制定职业技能培训精准奖励办法,将新增培训收入的10%用于奖励培训工作绩效突出的部门和个人,调动和激发各方参与培训工作的积极性。
多措并举,主动服务社会培训需求。推动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按照“一企一策,量身定做”的原则,大力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企业员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紧缺工种及新技能的专项技能提升培训。组织专门力量,主动承接地方政府就业培训任务,针对就业重点群体,积极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退役军人技能提升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发挥学院品牌和资源优势,构建面向社会的公共培训基础平台,履行技工院校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法定职责,积极开展特殊工种安全培训、应急救护培训、职工工伤预防培训、技工院校师资培训、基础教育研学及行业规范与标准培训。
坚持就业导向 承担社会责任
以高质量培训促进高质量就业
安徽新东方烹饪学校于1988年创建于安徽合肥,隶属于安徽新华教育集团。集团公司已在全国开办52所烹饪职业培训学校,常年在校生7万余人,每年为社会培养输送高质量技能人才5万余人。
抓住市场需求,加大资源投入。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广阔,社会需求量大,目前仅烹饪类高技能人才缺口就达到220万人。学校紧紧抓住烹饪培训市场需求,不断加大资源投入。一是统筹加大培训资源投入,累计固定资产投入20多亿元。二是加强师资力量配备,聘请专业教师4800多人,师生比稳定在1:15。定期开展师资培训,每年春秋两季组织骨干教师赴欧美、日韩等国家进行研训。三是加大实训耗材投入,采购一流教学食材,年均投入实训耗材费用1.96亿元。
坚持就业导向,提升培训效果。学校坚信“好就业才是好培训”,始终把就业作为职业技能培训的根本。一是在专业设置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中式烹饪、西点西餐、酒店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等实用性强、需求量大、就业空间广阔的专业。二是在课程安排上,注重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开创了“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操课程占比达到80%以上。经常性组织学生去合作企业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确保培训内容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三是深化校企合作,联合优质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教学大纲,与1.5万余家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合作协议,平均每年新开校企合作订单班700个,受益学生近3万人。
坚持质量为本,健全管理体系。坚持把培训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基,健全培训质量管控体系。一是在集团公司层面成立了新东方烹饪研究院,在各培训学校设立教学研发中心,形成两级教学研发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根据市场变化,编制校本教材。二是设置了就业综合满意度、就业薪酬达标率及高端就业率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确保就业工作目标明确、过程可控、结果理想。目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专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毕业生薪酬、用人单位满意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三是建立完善教学考核体系,按季度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考评。
突出公益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响应国家保障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的号召,主动参与政府就业促进项目。一是开通招生绿色通道,对贫困家庭学生、退役士兵主动减免学费。在云南、贵州地区开展技能扶贫特色培训班。二是为重点群体提供特色教学服务,深化与酒店、餐饮企业的合作教学,与国内知名餐饮企业合作开设特色培训班367个,根据重点群体需求设计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三是做好就业服务,安排专人负责重点群体的就业。近三年来,联系合作企业为重点群体开设专场招聘会329场,累计帮助1.8万名学生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