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就业政策 返回上一页

【就业政策】把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抓紧抓好

来源: 浏览量:201 发布时间:2020-01-0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劳动就业制度由“统包统配”向市场化导向转变,就业总量持续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政策与就业服务体系日趋丰富完善,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就业发展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坚定信心、深化改革,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政策体系和就业服务日趋完善,彻底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就业模式和就业活力不足局面,逐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就业体制机制,推动我国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就业总量持续增长。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就业工作面临巨大困难。但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基本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2017年末全国就业人员达7.76亿人,比1978年增加3.75亿人。城镇新增就业自2003年建立统计制度以来,年均达到1178万人左右。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再上新台阶,连续5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累计帮扶80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增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110万去产能职工得到妥善安置;高校毕业生人数年均突破750万,年底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较高水平。2018年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83%,6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4.8%,均处于近年来的低位水平。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就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由1978年的0.95亿人增至2017年的4.25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3.7%上升至54.7%;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7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达2.87亿人,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转折,2014年城镇就业人数首次超过乡村。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体,就业人数由1978年的0.49亿人增至2017年的3.49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由12.2%上升至44.9%,第三产业占主导的“倒金字塔形”就业结构进一步形成。从不同经济类型看,随着私营和个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17年末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达3.41亿人,占到城乡就业人员的近半数。

就业制度实现根本性变革。随着改革不断深入,计划经济时代“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实现根本转变。一方面,我国就业方针不断与时俱进。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方针,到上世纪90年代“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新时代就业方针,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劳动就业法治化建设稳步推进。从1983年开始劳动合同制试点到1986年实行劳动制度四项改革,从1995年劳动法出台到2008年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实施,促进就业和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体系逐步完善。

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日益丰富发展。首先,从2002年开始确立积极就业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到2005年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延续扩展,再到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形成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演进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突出创业和就业紧密结合、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拓展就业新空间,积极就业政策迭代升级。其次,从早期开办劳务市场和人才市场,到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向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发展,我国逐步建立起覆盖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的五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确立了免费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服务等的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制度,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第三,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不断发展,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就业能力普遍提高。目前,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每年办理劳动者求职登记5000多万人次,提供职业指导2000多万人次,享受政府补贴性培训的劳动者达1750万人次。

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把握就业工作规律,全面深化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不断丰富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就业工作取得令人自豪的成就。新时代,我国就业工作站在了新起点上。我们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改变。就业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改革开放4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想方设法先后解决了回城知青失业问题、下岗职工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问题,确保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顺利推进。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确立就业是民生之本、制定积极就业政策,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几千万农民工和大学生实现稳定就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从全局高度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推进就业工作,使老百姓的收入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总结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不改变,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推进就业工作。

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改革不动摇。我国是人口大国,要实现充分就业,必须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改革“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为突破口,坚持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方向,广开就业门路,推动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改革固定工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制,搞活企业用工机制,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支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形成了供求双向选择、劳动者自主就业创业新格局。就业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有力促进了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促进了人力资源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

坚持促进就业的责任不放松。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将促进就业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相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各级党委和政府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促进就业的工作大局上来。一是加强立法,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建立健全就业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三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通过社会政策托底等多种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建立并实施就业援助制度,兜牢了民生底线。四是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努力破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五是党委、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积极发挥作用、履行职责,有效弥补市场缺陷,推动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不偏离。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党坚持把稳定和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把促进就业增长和控制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创新实施区间调控,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产业、贸易等宏观政策,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使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成为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鼓励创新创业,新型就业形态、就业新机会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就业结构改善。

坚持统筹城乡就业的发展道路不停步。我国是农业大国,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就业改革,逐步放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妥善解决农民工面临的突出问题,实现了近3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向城镇流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定信心、接续奋斗,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我国有13.9亿人口、9亿多劳动力,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我们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经济政策走势分化、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这些情况不可避免会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但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经济运行延续增速基本平稳、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改善、风险总体可控的局面,内在动力不断增强,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进一步显现,能够为扩大就业创造良好条件、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国内外各种因素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向好态势,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改革,我们就有信心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目标。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就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做好就业工作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就业工作的基本规律、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把促进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二是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摆在突出位置,加强就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协调,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三是与时俱进完善就业政策。制定以培育新动能来促进就业的政策,完善适应新就业形态的劳动用工和社保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平就业制度,不断破除妨碍劳动者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四是多措并举稳定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帮扶更多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和脱贫;稳妥推进去产能职工安置;着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稳定就业。五是加强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健全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行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