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就业政策 返回上一页
【就业政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素描
来源: 浏览量:121 发布时间:2020-01-14
对于留学回国创业人员,当下创业机遇如何?政策环境给予了哪些利好?前景是否明朗?日前,记者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回国创业已成为越来越多留学人员的共识。
回国创业:百年机会,从前未有
“祖国的发展宏图,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施展自己抱负的机会,也能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能力。”陕西西安募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张刚告诉记者,2009年,他在英国伦敦商学院攻读组织行为学博士期间,就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
最终,张刚决定在针对科研知识、人才与技能的沟通交流的互联网产品领域“试水”。
2011年11月,他的“募格网络”落户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园。“如今,我们的产品之一‘募格学术’微信公众号已经拥有近50万用户,可以说是科研界颇具影响的公众号。”
据统计,改革开放至2017年底,374.08万已完成学业的出国留学人员中,313.20万人选择在完成学业后回国发展。2017年,仅上海一地,就有约15万名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创业,近5年引进的留学回国人员是上个5年的两倍多。
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56.6%的留学人员看好国内发展的机遇。
“回国发展更容易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北京朝阳海外学人中心主任肖振祥如是说。
政策扶持:一波才动万波随
赵晨威今年34岁,作为布朗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2011年他前往美国深造。
2013年,赵晨威结束在美国的学业,回到陕西西安一边继续研究,一边自主创业。2016年,他研发的国内首条分子冰淇淋食品生产线正式投产。
“说实话,回国前对国内扶持留学人员创业的相关政策并没有太过细致的了解,就是觉得学有所成后,如不回来做点事,良心有亏欠。”赵晨威告诉记者。回来后,国家对回国留学人员创业创新的支持政策内容之丰富、情感之真切,让他觉得回国发展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2016年初,我租厂房需要30万元,但‘口袋’里的钱却见了底。”赵晨威告诉记者,由于创业前期的设备研发阶段十分“烧钱”,资金出现了缺口,“东拼西凑想尽了办法还是差几万块钱。那几天,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想着怎么筹钱,心里总像有块大石头堵着一样。”
“5万元的扶持款来得太及时了。”正当赵晨威四处奔波、几近山穷水尽时,他的项目入选“西安市留学人员择优资助”范围。“除了资金支持,人社部门还为我联系了相关部门,帮助我寻找合适的厂房。”
有了人社部门的扶持,赵晨威的创业项目顺利渡过了最初的发展期。
《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短期内有如此高的创业比例,与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出台各项支持政策密切相关。
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做好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代表的一系列高屋建瓴的顶层政策设计,将“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吸引更多高素质留学人才回国创业”变为有识者的共识,为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提供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环境和扶持措施。
在天津市创新创业特区,海外留学人员到特区创办科技型企业,可优先申请创业启动和项目择优资助,获得不超过50万元资金支持;对入选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滨海新区项目的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当地分别给予50万元和150万元一次性经费资助。
在重庆市,人社部门会同财政局出台了《重庆市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整合原有“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和“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根据项目申报情况,确定项目资助等次及总量,创业类资助分为特等50万、一等30万元、二等20万元和三等10万元的资助。
前景展望:艰难百战多,逢时气益振
创业政策带动的创业新潮,犹如春风化雨,所到之处,无不生机勃勃。
2015年,冀然辞去德国苏斯公司纳米压印首席科学家职位,来到山东青岛创办了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短短的一年多里,冀然完成了纳米压印设备和全套工艺解决方案的研发,并且在竞标中胜出来自德国的竞争对手。“创业的第一年,我们就实现了盈利。”3年来,天仁微纳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2项,授权9项。冀然的团队也从当初的6人发展到16人,其中14个人属于核心技术骨干。“2018年,我们的销售额预计能够达到1500万元到2000万元。”
“创业艰难百战多”,这几乎是多数成功者的经历。
“2018年,我们将开始进行A轮融资。”重庆唐古拉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石一非说,他的公司近几年有了不小的变化,“新型大功率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已在国内取得专利,公司的客户也逐渐多了起来。”
两年前,石一非怀揣干出一番事业梦想,踏上了归国创业的路。短短半年时间,他的100万元启动资金告罄。而且,由于项目回报周期长,石一非险遭绝境。“在最困难的时候,我坚信我的东西思路先进,技术沉淀扎实。就是凭着强大的内心,我渡过了最困难的时刻。”如今,石一非的重庆唐古拉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跻身行业第一梯队。他表示,要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经济模式中大展身手。(本版图表漫画小米绘 图表数据来源:人社部、中国政府网 本报记者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