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就业政策 返回上一页
【就业政策】加强对新职业的引导和规范
来源: 浏览量:117 发布时间:2020-02-03
私人旅游定制师、共享单车运维员、共享办公管家、网络舆情分析师、家庭收纳师、陪跑师……层出不穷的新职业,一次次刷新了人们的想象。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10名受访者中,85.9%的受访者周围有从事新职业的人,58.7%的受访者在就业时愿意选择新职业。
新职业的蓬勃兴起,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近年来,在“互联网+”背景下,共享经济、无人经济蓬勃发展。这些“新经济”在消灭了一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为新职业的产生提供了沃土。以互联网为主的就业模式,使消费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好的选择和兼顾方式。而且,很多劳动者有了更充分的兼职机会,有了更多挣钱的途径。这种就业方式大大挖掘了劳动者,尤其是频繁使用互联网的年轻人的就业潜力。
不仅如此,随着人们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需求越来越丰富,职业的分类也随之越来越细化。比如,家庭收纳师就满足了人们对家政市场提出的更加个性化、高端化的服务需求。
“58.7%的受访者在就业时愿意选择新职业”,折射出年轻人的择业观念的变化。
据调查,“95后”最向往的职业排名是:网红、配音员、化妆师、游戏测评师和Cosplayer(角色扮演玩家)。“95后”选择创业的人群中,46%的人会选择海淘、自媒体等新兴互联网创业项目。由此可见,现代年轻人就业不再局限于国企、机关事业单位等,越来越追求自由、兴趣和价值。新职业可以让更多的人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梦想,使他们不仅仅为了挣钱而工作。
然而,伴随新职业的出现,许多新问题、新挑战也不容忽视。
比如,在互联网大潮中,许多年轻人将来从事的工作很可能是现在没有的。教育部门需要及时开设相关内容的课程,来提升青年人在科学、技术、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帮助他们融合新的学科,提高求职竞争力。
比如,当前一些岗位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拥有职业资质后才能满足岗位要求。有关部门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开展培训等,培养专业的人士,并制定相关的职业规范和从业门槛,促进新职业的专业化。
再比如,一些年轻人倾向于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成为网红。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网络内容的监督监管,净化网络环境,防止一些网红靠低俗炒作来博眼球。
还比如,目前一些新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新课题,如何保障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还需要有关部门认真思考和研究。
“新经济”创造新职业的大潮不可阻挡,加强对新职业的引导和规范,乃是当务之急。各有关部门在制定完善政策以及措施时,要及时跟进时代发展,使新职业的发展更加完善、稳妥。(肖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