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就业政策 返回上一页
【就业政策】构建工匠制度 激励名匠辈出
来源: 浏览量:142 发布时间:2020-04-01
在弘扬工匠精神的热潮中,人们越来越感觉到,底气是工匠文化,基石是工匠制度。无数事实证明,有了制度才能使热潮持久、公正、远行。只有构建工匠制度,才能激励更多的工匠乃至名匠辈出。建设中国工匠大军,离不开工匠制度的支撑。工匠制度所起到的稳定性、公平性、长远性的魅力,恰恰就在于此。
中国工匠举世闻明,精制的产品不仅为社会享用,其上乘之作还被世界著名博物馆收藏。中国工匠制度古来有之。战国时期,秦国武器之所以精良于他国,就在于秦国在每件武器上,都刻上工匠的名字。从掌印的工师到每个制作的工匠,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可以找到每位兵器制造者,并看出其技能优劣情况。这种制度激励和保障众多工匠能够大批量制作高质量兵器。元代建立了匠户制度,明代国家专门对匠人进行统计,将匠人作为宝贵的人力资源放到突出位置。清代改革匠役制度,使得民间手工艺人可以放手发展。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创办了职业教育社,社会上也涌现出王麻子剪刀等众多老字号。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以后,企业普遍建立八级工匠制度,出现一批像伲志福、张炳贵等名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上百家企业挤进世界500强,同时拥有四千多万名技工。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倒逼产业工人提升技能,中国制造呼唤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恰逢其时,建立工匠制度,必不可少。构建工匠制度,支持众多普工转为“技能大军”,将推动我国进入从“速度为王”转到品质至上的时代,从产品转到精品的时代,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时代。
构建工匠制度要借鉴他山之石。德国、日本成为制造强国,就是靠不断积累的先进工匠制度给予支撑,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和领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在德国,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为德国培养了庞大的技工大军,让德国制造在世界站稳脚跟。德国初高中毕业生上技校与中国的情况相似,但和中国不同的是,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并不是先找学校,而是先找企业和学校联手设置的学徒工岗位。不论是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还是新兴媒体数码设计,德国都将其纳入到政府职业教育大纲中。即使在当下自动化快速发展时期,德国也是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求,量身打造技工,培养了一批批“科研学徒”。像宝马等大企业,每年都会设置学徒工岗位;而众多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管理传承,子承父业,代际相传。
日本的“工匠制度”,不仅有传承手工技艺的“一村一品”,而且在工业制造方面学习欧美国家,经历了仿制到精制的过程。将传统的手工业者的匠人精神传承于规模化的机械制造,再加上日本人极为严苛的产品标准,使日本精工世界有名。
我国构建工匠制度,首先要激发青年人学技术的热情,基本途径是加强和创新职业技术教育,推行工学一体、校企合作的新型学徒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与大城市落户挂钩的做法,让职业院校成为市场之需、学技之所、成才之路、创业之基的工匠摇篮,让更多年青人看到学技术的红利,走技能成才,技能创业之路。
当前,农民工总体上已进入以技能促就业阶段,解决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缺乏问题是当务之急,也是解决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关键所在。农民工掌握了技能,他们在城市面临的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可以说,农民工融入城市,一技在手,全盘皆活。
年轻而富有活力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他们的技能素质,使其更能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不仅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且也有利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精造”,进而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从我国技能人才增量发展看,除每年职业院校培养的技工人才外,主要是那些通过培训技能提升的新增农民工。农民工新增就业目前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新成长劳动力。要集中资金,对他们加大“技能武装”和“技能速成”培训,使他们跨过早期当体力型普工的阶段,直接成为技能型现代产业工人,走上技能脱贫的新路。2016年,我国有近百万农民工成长为高级工、技师。在贫困地区,输出的劳动力需要由体力型转变为技能型。将技能成才的理念渗入到初高中毕业的“两后生”脑海中,更为迫切。
从存量提升看,除应用型大学转型、职业技术学院、中专技校等渠道培养高技能人才外,我国当前还可探索突破传统的职业技能鉴定路径,对三四十岁、技术尚好、没有上过中专技校的中年农民工,采取技能竞赛的方式,先依实评定,再补文化课,挖掘工匠潜力,建设工匠大军。目前,我国600多个各类技术精湛、工艺领先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创作室中,不少是农民工高技能人才主持。
工匠成长要有精神激励,工匠辈出需要有相应的物质待遇和社会认可。当年八级工匠是企业的技术大拿,与工程师的地位和收入不差上下。世界大多数国家高技能人才的收入待遇都达到社会平均水平之上。德国技工的收入不比大学生差,而且更好找工作;高级技工更是企业之宝,他们的收入更高,享受高品质生活。
建设中国工匠大军,急需将那些因种种原因错过上职业中专、技师学院,而在实践中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不仅手中有好活而且出精品的人才,通过技能竞赛,给予他们名副其实的技术职称,并对那些既能传承技术又能推陈出新,创新产品、创造效益的人物,多加宣传。他们应该在全社会受到关注、赢得尊重。
构建工匠制度,就是要搭建让技能成就青年未来的平台。让青年人看到,学本事就有回报,干好活儿有发展,有技能就能出彩人生。这样,建设中国工匠大军指日可待。(全国政协委员 杨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