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就业政策 返回上一页
【就业政策】中国梦激荡归国潮
来源: 浏览量:167 发布时间:2020-04-04
“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今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不幸因病去世。9年前,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数据显示,留学归国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长到2016年的82.23%,他们用一个个人生梦、事业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源源动力。
学成回国贡献巨大
食品安全检测、果实成熟度检测、药品真假、毒品鉴别……这些专业分析将来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就能完成。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生导师鲍捷正在做这件事。他领导的团队两年前研发出手机芯片大小的微型“量子点光谱仪”,有望让已存在100多年的传统光谱仪变得廉价又便于携带。
鲍捷是中国无数留学归国人才的一个缩影。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留学归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这些留学归国人才里精英云集。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单分子酶学奠基人谢晓亮、驾驭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深潜英雄”崔维成、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据统计,目前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中,超过七成是海外留学归国人员。
他们回国后,用智慧和汗水释放出巨大创造能量。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留学归国的潘建伟,带领团队在2016年实现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学成归来的李菂,在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FAST)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近年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李文辉实验室、邵峰实验室等科研团队,接连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等国际知名期刊上。
为何能取得如此傲人成绩?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成回国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邵峰认为,关键是打破了传统科研管理的预算申报、考评标准等束缚。
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为此,2015年,中国整合“回国(来华)定居工作专家项目”“北京市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等55项省部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在整体上解决各地“引智”政策不一难题。
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的意见》。同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要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
今年4月1日起,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
个人梦融入中国梦
去农户家里了解收入情况、帮村民代笔写材料……这是“海归”村官刘琦的工作常态。2015年,从瑞典本科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北京大兴区采育镇施家务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能用国外学到的知识建设家乡,很有成就感。”她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海外留学人员回国追梦。欧美同学会会长陈竺这样评价说:“(他们)要做民族复兴征程中的创业者而不是旁观者。”
中国政府正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吸引海外人才将个人梦想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优惠的政府政策、活跃的经济、在科教事业持续投入、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让海外学子回国创新创业如鱼得水。外媒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汇聚能量。正如2013年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所说,只要广大留学人员同人民站立在一起、同人民奋斗在一起,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绚丽篇章。(王萌 彭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