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就业指导 返回上一页

“互联网+”时代与就业

来源: 浏览量:222 发布时间:2024-03-16

2017年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所述: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进入关键期,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此时,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推动世界各国共同搭乘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

“互联网+”时代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但它是如何推动的?对我们就业又将有何影响?面对新的经济形式,我们该如何准备才能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此次大会,看看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改变。

一、 “互联网+”与经济发展

互联网始于1969年的美国,又称“因特网”。网络之间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单一且巨大的全球化网络。主要用于信息的传输和共享。而“互联网+”,通俗地说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首先,它突破了信息传输速度的极限,自从诞生网络后,信息传输的速度仅限于网络的传输技术。而这种信息传输的即时性,已经将产品的贸易范围扩大到了全球。同时,大大压缩了中间商的生存空间,使直销成为可能。产品售价仅局限于生产成本、物流和贸易壁垒。销售渠道通畅让生产者有更多精力考虑产品成本和用户体验,又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它打破了空间的限制,让跨地区、跨领域合作成为可能。而这种合作是全方位的,金融、生产、研发、贸易、教育……而这种合作又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能。再次,随着互联网传输速度的提高,海量的信息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而以互联网聚合用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以大数据实现供需精确匹配,以柔性生产满足低成本约束,从而通过大规模定制使低成本差异化成为现实,普通用户能够以较低廉价格享受到中高端定制化、个性化服务。例如青岛红领通过互联网打造了一个连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制造企业供给的C2M商业生态,通过大数据分析40万套的西服数据,建立了一整套数据库,能够精确匹配用户个性订单的需求,自动完成量身定制,使原本手工制作、动辄数万元的定制西服,价格下降到了一两千元,制作周期也从半年左右变成了7个工作日。我们日常点开淘宝、京东购物界面,能轻易找到想要的产品,也是通过大数据分析个人消费行为后的结果。最后,它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它打破时空限制,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让全球化贸易变得更为频繁;为了推动物流业发展,又进一步推动地区基础建设的发展;为确保信息传输的即时性,它又推动了信息终端从固定向移动、便携方向的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讯终端已经迅速挤占PC机和笔记本电脑市场。此外,互联网理财、网络支付、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网上外卖、互联网医疗、网络约租车、网上预订和在线教育等等均以网络为载体,发展出各种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且更简单、更高效、更快捷、更优惠。如此,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刺激消费增长,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二、 “互联网+”与就业需求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许多行业和职业,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跨领域合作需要多维度知识储备。网络让贸易和合作全球化,但各地区经济、文化、语言、习惯、法律等等差异造成的壁垒给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社会分工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确保分工合作的效率,同样需要掌握不同领域知识的人才。概括而言,现代人才需要的知识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基础的网络知识,外语、法律知识,以及营销、贸易、物流、统计、计算机软硬件操作等知识。前不久,一份2018届互联网校招高薪清单在网络流传,清单显示大数据薪资较其他行业薪资水平高,其中算法工程师不仅要精通数学、统计、计算机相关软件操作,还要英语熟练,对研究的行业有较深了解,才能处理好大数据,得出有用的结论,提出有效的建议。

(二)中等技术和劳务型、服务性劳动者奇缺。互联网发展对劳动者的学历要求普遍提高到高等学历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据上海统计年鉴显示,目前从业人数最多的三大行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建筑业,从业人数超过总量的55%。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尽管技术革新,生产工人依然只需中等学历即可胜任。而需要经验和高学历的研发和管理团队人数需求较少。批发零售业则大量需要服务性人才。以京东为例,全国7万员工,3万多是配送员,2万多仓储,7000客服,4000研发。配送员、仓储属于劳动密集型岗位,客服属于服务性岗位。从来自公共招聘网的数据看,目前愿意从事客服和销售职业的劳动者供不应求。即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社会需求不断增加,但即使门槛一再降低,企业仍难招到合适的劳动者。目前上海这两个职业只能由外来从业人员补充需求不足。但外来从业人员相比本地劳动力稳定性差,团队成员的高流动性又提高了企业成本,制约了企业发展。

(三)非专业要素有时比知识更重要。现代企业需要人才具备积极主动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较强的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团队意识,以及开拓精神、创新精神、执行力、思维敏捷、逻辑严密等等,我们把这些统称为“非专业要素”。哪怕是一名快递小哥,如果具备这些“非专业要素”,依然能获得不错的晋升空间,甚至开创自己的事业。前文提及“互联网+“时代让个人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得到满足,这同时也意味着“创造力”可能比“知识”更“金贵”。越来越多的名企在招聘时放开专业限制,更重视应届生的“非专业要素”。因为他们认为知识学习容易,但能力、态度、习惯的培养,却非一蹴而就。特别是毕业生大多世界观、价值观已经成型,改变难度更大。

三、 塑造自己成为“互联网+”时代需要的人才

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有次去某高校计算机系主持指导讲座,学生告诉我,他们学习的知识已经被淘汰了。但所学的知识就无用了吗?经过了解后才知道,新的编程语言是从旧语言发展而来,学习旧的编程语言,不仅是学习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语言的逻辑思维模式,这样在新语言学习时就能事半功倍。这件事给我2个启示:一是没有无用的知识,关键看你将来要怎么用,现在就怎么学。如果不知道将来有什么用,那就先好好学,免得书到用时方恨少。二是必须建立“终身制学习”的理念。“互联网+”时代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为了不被时代,被社会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

二是重视能力、习惯的培养。如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少了,但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能力培养往往流于表面。看到企业对在校职务感兴趣,就争取在学校混个学生会干部当当;看到企业关注实习经历,就去做家教,去连锁店打工。当然我不是说这么说做不好,关键是否思考自己将来想要什么?企业对在校职务感兴趣,是想通过在校职务了解你承担了哪些责任,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通过这些经历,来判断你解决问题和团队建设的能力;企业关注实习经历,是考察你做事是否有规划,考察你为了目标愿意付出多少努力!所以在校期间建议可以买些诸如《成功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类的“职场宝典”学习,并注意在学生生活和实习工作中实践,相信一定会有斩获。

三是认真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同学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意思是有目标到时也会改变,与其白辛苦还不如没目标。但真的是白辛苦吗?非也!事实证明,那些有清晰而明确目标并且为之努力的学生,往往比周围人更早实现就业,数年后更快获得晋升,遇到困境时也更能坚守本心。原因很简单:有的放矢,效率更高。而当目标管理成为一种习惯,更能提高职场工作效率。无论时代变化再快,古往今来,擅长目标管理永远都是企业趋之若鹜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