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 返回上一页

一起Young光 | 就业“新Young态”:促进青年就业政策红利不断 保障多样就业选择

来源: 浏览量:346 发布时间:2024-03-22

中国网

中国网3月6日讯(记者 刘佳)春天已至,就业之风再次吹起。随着“Z世代”青年陆续走入职场,“慢就业”“缓就业”现象日益凸显。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稳就业仍占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位置,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其中就包括为多样态就业形式和就业选择提供配套措施。这不仅让青年人切实感受到政策温度和厚度,更让他们坚信“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青年人多“就业清醒” “紫领”工作好感度提升

高校毕业生逐年“扩容”,各类就业保障举措也相继出台。据统计,截至2月17日,“春风行动”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8万场,发布岗位1000万个。在毕业生数量与岗位同步“双升”的背景下,包括高校学生在内的青年人却表现出日趋清醒和理性的就业观。

“其实就是怕自己最后高不成低不就。”“大家都太优秀了,竞争压力很大……”在随机街采的几名大学在校生中,中国网记者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就业需求、外部环境都有着较为客观的态度。据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130.17万人,比上年增长4.76%。在受教育年限逐年提高,高学历人口比重持续增长,新质生产力等重要领域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优质岗位的就业竞争日益加剧。不难推断,未来拥有管理创新、实践操作与综合协调等多重能力,横跨不同领域、行业的“紫领”群体规模将更加庞大。“我愿意选择这样的职业,我本身就是学机械的,这种工作跟我很对口。”受访者说。

在讲求“性价比”的青年人眼中,也不乏新的就业观。一名大四学生告诉中国网记者:“想着以后也可以去早点摊包饺子,因为我包饺子比较好。如果实在没法改变现状,就不如让自己心态更好一些,就快乐一些。”

构建重点群体稳就业体系 近年全国两会高频“聚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稳就业”也作为重点民生内容被多次划重点。中国网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我国的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完善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政策,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着力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到2022年,“灵活用工”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曾为青年人就业建言献策: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建议,可以优化应届生身份政策,保障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充分享受应届生待遇;2023年全国两会上,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焦作市政协副主席、焦作大学校长、民盟焦作市委主委霍晓丽建议,构建全国智慧就业定制服务平台,根据学生搜索方向与就业标签,主动向毕业生推荐符合大学生自身条件和能力需求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岗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青团中央常委、基层建设部部长,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秘书长齐虎建议,促进青年就业立法,将散见于各类法律法规中的就业帮扶措施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固化。

稳就业,相关部门拿出真金白银,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微企业给予社保补贴、税费减免、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等;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一次性创业补贴、场地支持、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人社部、教育部等部门纷纷出台政策,用政策“礼包”鼓励各方主体积极创造岗位,为青年人就业提供多元路径。2023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就业总体稳定。2024年开年,稳就业力度就颇为可观。

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 代表建言:就业仍有“蓝海”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就“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再次指明方向: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多位全国人大代表也对就业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八公司总裁兼CEO姚劲波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就业市场亮点颇多,其中包括正在迅速崛起的AI和新能源领域,提前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将成为时代的“新宠儿”。此外,他也建议,大学毕业生可将目光更多转移到“新一线城市”或用工需求旺盛的“TO B”行业——服务业,成为“新灰领”员工,改变“我是大学生我就要当公务员,我要当白领”的惯性思维。

与他持相同观点的代表并不在少数。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首席研究员印遇龙多年扎根泥土,奋斗在乡村振兴的一线。他认为,农业始终是朝阳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这个优质养殖行业、肉蛋奶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也给我们这些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他倡议,更多青年人投身新农村建设,这不仅局限于农业专业,还包括生物技术、计算机、机械化等交叉学科。

此外,作为同龄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则认为青年人应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意识。他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了个人体悟:虽然只是一名农民工,但他坚持从点滴做起,他认为他也是真正的“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