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 返回上一页
【就业指导】毕业生就业方法与技巧
来源: 浏览量:189 发布时间:2018-11-01
一、把握就业形势,确定择业目标
毕业生在就业前应当注意从宏观上了解国家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有关政策,比如当年的毕业生数量,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国家对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导向,毕业生支援西部和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支持,地区和行业的人才需求信息等等;还要注意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就业的基本情况,比如该地区近几年本专业的就业率,近年来该专业的分配去向和主要用人单位等等,以求较为客观准确地把握社会需求信息。大学生只有冷静地分析自己所处的求职地位,正确地认识自己面临的就业形势,进而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需要,才能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选择职业实际上是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大学毕业生通过应聘所得到的工作岗位,不仅能获得薪酬收入以满足自己基本的物质需求,同时工作中的业绩和事业上的成就,也使自己得到了社会的承认,通过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选择职业,应该选择最符合自己人生理想、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的职业,这样的职业也是最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职业,这就需要大学生们权衡利弊,准确把握和恰当定位自己的择业目标。
择业目标是择业者的职业期望,表明了择业者对某项职业的追求和向往,是择业者自身条件与社会职业需求机会不断协调的结果。大学生确定择业目标,首先要了解自己喜欢干什么,把个人的兴趣、理想和对成功的理解,同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方向联系起来,不可因为别的标准或实惠的利益而抹杀自己的兴趣。否则,既影响工作,又耽误个人的发展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其次,大学生确定择业目标,还必须了解自己能干什么,要弄清自己的学识、能力、个性和特长。学识决定自己的专业背景,能力决定自己的职业素质,个性关系自己的发展前景,特长影响自己的成功大小。再次,确定择业目标最重要的就使自己的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只有选择的职业为社会所需要,才有自我发展的保障。总之,毕业生的就业取向,要遵循有利于发挥个人素质优势、有利于自身发展、有利于顺利就业的原则来把握。
二、博采求职信息,抢抓就业机遇
信息是择业的基础,是顺利就业的桥梁。大学毕业生要想获得理想的职业,不仅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个人的素质,同时在操作层面上也取决于个人对就业信息所掌握的程度。掌握了大量的就业信息,才会有宽广的就业视野,进而才能谈得上具备筛选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1、信息的获取
一般来说,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有:
(1)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这些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所辖区的就业政策,交流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供求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各种咨询服务。
(2) 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他们与上级主管部门、各级就业指导机构以及用人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所提供的就业信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
(3) 各类省市、区县及用人单位、学校组织的人才招聘会、人才交流市场。规模不等、形式多样的供需见面会,具有时间集中、信息量大、针对性强、双方了解更直接等特点,是毕业生了解供求信息、实现成功择业的难得的机会,特别是以高校举办的招聘活动,专业更对口,用人单位更有选人的诚意,应格外予以重视。
(4) 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上刊登的用人信息。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的热点问题,许多新闻媒体都为毕业生开辟了专题 、专刊 、专版,毕业生可以通过这些媒体了解有关就业的政策和信息。
(5) 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毕业生在平时的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中,可以直接接触到许多用人单位,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用人单位也可以由此了解毕业生。这是供求双方相互了解的最好途径,毕业生如能较好地把握和抓住这些机会,也可以实现自己的就业愿望。.
(6) 家长和亲友。许多毕业生家长或亲友在多年的工作和交往中,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广泛的联系。由于家长、亲友与毕业生的特殊亲情关系,在帮助了解就业信息时会更加积极主动,不遗余力。
(7) 师长和校友。学校的老师在每年的社会实践教学、科研协作以及校外兼职中与一些专业对口单位关系密切,可以通过他们了解需求信息。校友大多数在专业对口的单位工作,他们对所在单位和部门的情况比较熟悉,他们所提供的就业信息往往更具有准确性。
(8) 电脑网络。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上网了解供需信息已经成为时尚。网上信息具有快捷、方便、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教育部、全国许多地方和高校都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可为毕业生提供法规政策介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查询、毕业生资源信息查询等多项服务。
2、信息的分析
信息的收集固然重要,但对信息的整理、分析、筛选同样不容忽视。因为毕业生从大多数渠道获得的供求信息是面向公众的,择业者之间对信息的使用机会一般来说是均等的,这就需要毕业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对所获信息进行认真分析、筛选,进而为我所用。
(1) 信度分析:是指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分析。就业信息是否准确可信,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第一道“关口”。信息不实,轻者会贻误求职时机,重者则会上当受骗,给求职者本人和家庭造成一定的财产和精神损失。
(2) 效度分析:是指对信息的可用度进行分析。随着人才市场的迅速发展,繁多的就业信息会令你眼花潦乱。如果在收集信息时不注意可用性,那么就有可能在众多的信息中把握不住方向,从而捕捉不到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这就要求毕业生在收集信息时客观冷静,避免盲目冲动,尽量根据个人的专长、特长、能力、性格、气质等各方面因素去收集有关的就业信息。
(3) 信息的内涵分析:是指对信息所提供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一是分析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包括专业水平、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等等。二是掌握用人单位的有关情况,如单位性质,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公司;企业、公司是那种经济体形式;单位的隶属关系等问题。三是对择业者的限制条件。如对身体状况、学历层次、业务水平等方面的要求。
3、信息的利用
(1) 综合比较、理智抉择。许多信息的价值往往不是直观的,必须经过使用者深入思考、综合比较后才能发现。所以,当你获得一定量的就业信息后,要把它们放在一起综合比较,从中发现各自的利弊优劣。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分析信息,用历史的、发展的、 变化的眼光去研究和发现信息的使用价值。
(2) 联系实际、量才定位。在使用求职信息时,切忌爱慕虚荣,好高骛远,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量能择业,依才定位,注意选择适合自己性格、气质、能力和有利于发挥特长的单位和工作岗位。
(3) 把握时机、及时反馈。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及时用之是财富,过期不用是垃圾。当你收集到有效的信息并加以分析后,应尽早作出抉择,迅速向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切不可优柔寡断,坐失良机。
三、注意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
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是要对自我进行冷静分析、客观评判和正确认识,在重新审视自己中去发现新“我”,找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一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成长道路,性格、能力、志向、情趣、气质、爱好也会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大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去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然后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找到成功择业的钥匙。
在寻找自身优势方面,应当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你学到了什么。在大学期间,你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积累如何?整体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如何?获取了那些知识和技能?参加过什么实践活动,提高了哪些方面的能力?对有的同学来说,专业也许在未来的工作中使用不多或基本不用,但四年的专业学习,对一个人的影响会是终生的,包括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职业方向。
其次,你曾经做过什么。经历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往往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因而倍受招聘单位的关注。对于应聘者来说,经历往往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许多事情只有经历过,才可能有深刻体会。如在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曾经为某知名企业工作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以及获得过的奖励等等。这些在求学阶段重要的人生体验,不仅是你大受裨益,而且会被用人单位所关注。
再次,你最成功和对自己最满意的地方是什么。你可能做过很多事情,但最成功是什么?为何成功的?是自己能力所为还是其它因素?通过对最成功事例的分析,可以从中发现自己身上优秀的一面,比如坚强果断、锲而不舍、智慧超群等,并以此作为对个人潜在能力和人格魅力进行深层次挖掘的动力。
发现并一旦找到了自身的优势就要善于抓住时机,充分展示,把自己取得的成绩、具备的才学、特长等等优势方面尽量地写出来、说出来、表现出来,这在写自我推荐材料和面试中尤为重要。因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往往对那些专业扎实、素质全面和特长明显的毕业生格外青睐。同等水平的数名毕业生参加招聘活动,你比别人多了几张获奖证书,多了一项任职经历,多了一个计算机等级证书,多了一沓已发表的作品论文,往往更容易被用人单位赏识,最先进入用人单位的选人视野。现在,大学校园中学生考证热方兴未艾,说明了许多学生已经在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积累了。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都已经取得了国家外语考试等级证书、国家计算机考试等级证书及教师、律师、会计师、公务员等资格证书,这对大学生的求职择业无疑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求职择业时不但要注重发挥自身的优势,也要注意避开自己的弱势。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一个优秀的人也会有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对待自己的“短处”,一是改正,二是避开。比如性格内向的人就不要找那些需要广泛交际的工作;性格外向活泼的人就尽量不要选那种独立性、保密性很强的工作。经常可以发现,有的人满腹经纶却不善言谈;有的人能言善辩,动手能力却很差。因此,求职时做到扬长避短,在事业上才会如鱼得水;否则,弃长用短,一定是事倍功半,甚至会进入人生路上的“误区”,到头来不但对个人,而且对社会都会造成损失。
当前,社会上还存在因性别差异而造成的一些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里,除了在社会上要进一步倡导男女平等就业、反对性别歧视的就业环境以外,女大学生从自身来说,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更要注意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应该承认女大学生在生理、心理、性格上同男生相比,有女性自身的特点:比如从生理上说,女性结婚生子后会对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心理上看,女性承受压力的能力相对较差,依赖性较强;从性格上看,女性有时勇气不足,情感较脆弱。但是,女性往往也有男性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语言能力的优势。女性通常语言流畅清晰,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对外语的感知、接受能力超过男性。二是社会交际能力的优势。女性普遍具有温顺、和蔼、情感丰富且善于体谅别人的特点, 容易与人相处,在社交场合和工作协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三是思维能力的优势。女性在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细致周全上都具有优势。四是忍耐力的优势。女性能够在相对单调乏味的条件下孜孜不倦地长期工作,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女大学生的特长和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许多教师、翻译、文秘、公关、财务、艺术岗位更适宜使用女大学生。即使对女大学生性别弱势的分析也仅限于一般而论,具体到某个女大学生“个体”而言则会迥然有异。比如就性格而言,女大学生中就不乏性格坚强、处事果决,既有能力、又有魄力的巾帼英豪。因此,女大学生只要扬长避短,找准位置,就一定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四、积极主动出击,寻找满意单位
毕业生要找到最符合自己实力、最接近自己心中目标的单位,不仅应当考虑单位的性质、知名度、发展前景、地理环境以及给个人带来的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等一般因素,更主要的是要考虑单位所提供的机会是否有助于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任何一个单位,都有它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单位与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实际上是双方价值观和发展目标的交流与融合。当两者趋于一致时,单位的事业就能够得到发展,个人的才能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面对若干就业机会,毕业生要认真思考哪些是自己最想得到的?哪些单位最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与自己的职业理想、兴趣特长和专业优势最为接近?就需要毕业生冷静思考、从长计议、深入分析、审慎抉择,从中寻找自己满意的就业单位。
毕业生一旦找准自己理想的就地单位,就要积极地与用人单位沟通联系,向用人单位全面、详细地介绍自己的具体情况,坦诚客观地向用人单位表白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向用人单位的领导或主管人员表述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决心。要尽可能地与用人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感情沟通,使其了解自己对单位的热爱之情和奉献之心。实际上毕业生求职择业的两个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理”与“情”,以理服人——就是通过自我推介使用人单位相信录用自己将是一个最佳或不错的选择;以情动人——就是以情感的力量打动人心,以真诚换取信任,达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大学生在掌握了求职方法之后,还要了解和懂得一些求职技巧。这些求职技巧尽管是非智商因素的“软包装”,但也是求职取胜的重要因素。首先是要大方自信,不可拘谨自卑。其次是要待人以诚,切忌虚假做作。三是守信用,有礼貌。狂傲自大的人,任何一个单位都不会喜欢。四是要善意“包装”。这里面既要求求职者要有真才实学,如扎实的知识储备、流利的外语水平、熟练的上机操作等;同时,求职者也要注意衣着得体、举止端庄、气质优雅,给人以潇洒大方、聪明能干的感觉。五是要善于察言观色,把握对方心理,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随机应变。六是要对自我的推介和展示要恰倒好处,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