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 返回上一页

【就业指导】如何破解“就业难”

来源: 浏览量:185 发布时间:2018-11-02

大学生“海投”简历,得到的回复为何寥寥无几?

大学如何与社会对接,培养“适销对路”的大学生?

怎样选择专业,才不会在就业时屡吃“闭门羹”?

又是一年招聘季。据预测,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将再创历史新高,面对牵动中国数百万家庭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就业难”再次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话题。

马上进入12月,校园宣讲会以及校园招聘会也将接踵而至,手捧简历的毕业生们正在漫漫求职路上做着最后的冲刺。今天,我们就来为即将走进求职路上的大学生多角度的剖析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应聘技巧。

现象>>“海投”简历回复寥寥无几

“早下手,占先机”是大学毕业生们的求职准则之一。早在真正毕业到来之前,学生们便开始制作求职简历,关注各类招聘信息。学校招聘网站、校内网以及同学之间的信息共享,是大家获得招聘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往往在大家撒网式投放简历后,回复寥寥无几,或者说回复不尽人意,并没有收到自己理想的结果。

尴尬>>普本院校毕业生成“夹心层”

相关部门分析表示,从就业专业看,理工类专业仍占需求主体,财贸金融、IT、地产、现代服务业需求增加,农林、医药行业人才需求稳定,师范类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就业难,归根结底就是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省内一高校多年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多的本科院校都以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为主,但劳动力市场最紧缺的是技术型人才。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就是,一个白领岗位常常成百上千的人竞争,而一个技术型的工作却鲜有人问津。这其中,普通本科院校尤其尴尬,在用人单位眼中,普遍将其视为“夹心层”,常有“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觉。

提醒>>选择专业不能只看就业率

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全国和各省的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对报考志愿、考生人生规划无疑是有帮助的,但考生和家长是否就可以直接依据这些数据来挑选所谓的“热门”专业呢?“相关的数据也只是作为一种参考,并不能代表4年之后的就业趋势。”选择专业要结合自身兴趣、专业实力强弱、职业理想以及职业发展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不能只看就业率,更不要盲目跟风。

展望>>“就业难”需各方合力破解

针对“就业难”的情况,有专家认为,出现就业难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用人单位,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应届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很多企业招人倾向名牌大学、重点大学,这让很多普本大学和民办本科学生无法公平竞争。其次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还有就是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大学生本身要有清晰的自身定位和务实的择业观,积极寻找实习机会,以提高能力为目的,积累工作经验。”专家表示,长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治本”之道,必须以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高教改革为重点,同时通过用人机制、保障机制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多方合力创造公平、良好的就业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