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科学研究->学术动态 返回上一页

香港城市大学孙洪义教授讲座“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大学创新教育”

来源: 浏览量:1039 发布时间:2012-10-22

编者按:孙洪义,香港城市大学制造工程及工程管理系职副教授,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和博士。由于其在创新教育和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获得“香港城市大学杰出教学奖”,并入选“Marquis”世界名人录。

现场气氛热烈 座无虚席

1020下午三点,由香港城市大学孙洪义教授主讲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与大学创新教育”讲座在书德楼报告厅拉开帷幕。全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

孙教授提出了“3-3-3”课程大纲与7P教学法

 

孙洪义教授首先就提出了香港城市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3-3-3”课程大纲与7P教学法,并用中西厨房差异的图示法来表现出中西方创新理念的差异,还引用了世界经济论坛的三种经济模式——即基础要素型、效率驱动型和创新驱动型来指出发散思维更有助于创新。

在讲座中,孙教授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直接用“玻璃杯除了能装水还能干什么?”、“两个长方形之间连着线能做什么?”、“铁锹除了铲地还能干什么?”等几个发问引发同学们的发散思维,指出每个人都有创新思维能力。孙教授提倡大学生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不论是在平时生活中的小事,还是对于自己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并且用实际的数据向我们证明现代经济的模式更趋于灵活性。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用有限的资源去创造无限的财富,这需要我们有灵活的创新思维。

其中,孙教授详解了讲座一开始提到的“3-3-3”课程大纲。三新:新想法、新产品、新业务;三动:动脑思考、动手参与、动脚调查;三种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现场分析。以中西方文化分析出,中国更偏于安于现状,而西方则精益求精。

孙教授现场与同学互动

 

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孙教授的精彩讲座

 

最后,孙教授与学生们进行了现场互动,为同学们解答了诸多疑惑。相信这次讲座会使同学们在创新思维上有很大的启迪,而我们作为新生的一代,不仅要有创新的头脑,还要用实际行动来实现创新,这是我们更重要的责任。

 

 

 (编辑/王殿斌 文/魏晓琳 实习记者/张悦瑶 唐帆 李亚静 摄影/刘天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