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就业政策 返回上一页
【就业政策】明确新形势新任务 推进全方位就业服务
来源: 浏览量:176 发布时间:2019-10-17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要求,2018年底,人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指导意见》,包括六个方面二十一条指导意见。该文件既是对中央要求的全面理解,也是对推动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总体部署和明确要求。
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主要内涵
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就是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宗旨,以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为主导,以满足劳动者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多元需求与单位用人基本需求,以实现劳动力供求相互匹配为主线,所提供的全面、便捷、高效的服务。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覆盖全体对象——服务对象的全方位
一是面向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创业服务。应打破户籍类别限制,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所有城乡劳动者提供多元服务。
二是面向有招聘需求的各类单位的用人服务。应打破不同单位的所有制、规模、行业等限制,为有招聘需求的各类单位提供基本服务,要贯彻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和普惠性政策。
三是面向有服务需求的各类社会培训、中介等机构的支持服务。应为职业培训机构提供信息引导服务,为社会就业服务机构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信息服务。
贯穿就业全程——服务过程的全方位
一是对就业政策落实各环节的全程服务。可细化为宣传、咨询、办理、跟踪、协助监督等环节,强化就业政策落实各环节的全程服务。
二是对劳动者职业生涯各阶段的全程服务。应根据职业准备期、职业进入期、职业转换期和职业稳定期等劳动者不同阶段的需求和意愿,实施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指导和服务。
三是对单位用人相关方面的全程服务。主要包括岗位分析、人员招聘、员工培训、政策咨询、档案管理等服务。
配备齐全功能——服务项目的全方位
一是提供职业指导服务和职业介绍服务;二是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服务;三是提供专项援助服务;四是提供就业扶贫和劳务输出服务;五是提供创业全程服务;六是提供失业保障服务;七是提供就业合作服务。
运用多种方式——服务手段的全方位
一是场所窗口服务。直接面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服务场所和窗口,承担各项服务功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窗口,承担面向辖区群众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援助、统计调查等基础性工作。
二是线上网络服务。覆盖全国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实现各项服务与管理全程信息化,信息互通和共享,建立就业信息监测体系;平台服务实现智能推送、数据分析、整合资源、跨部门合作、大数据开发运用等功能。
三是线上线下结合的综合服务。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面对面服务与网上服务相连接,并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教育引导手段、电子技术手段,确保就业政策措施落地。
四是宣传咨询服务。通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经办窗口宣传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广宣传相结合;采取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信、APP等新媒体多种宣传方式,满足社会、单位、个人的多元需求。
实现便捷高效——能效提升的全方位
一是实现就地就近办理和网上快捷办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就业服务常住地办理,最大限度地方便服务对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提升就业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运用网上办事系统,提高服务效率。
二是简化服务流程。合理设置服务机构,强化政府部门内部的协调,减少行政审批层次,推行政务公开,将就业服务前置下沉至最基层,开展综合办理和前台一窗式受理,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精简服务流程,减少人为障碍,提高服务时效。
三是实施精准化服务。契合不同群体在不同阶段、不同业态的就业,分类制定、分层实施与就业政策相衔接的服务项目,摸准劳动者和企业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提升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人力资源供求匹配率和服务的精准度。
加快构建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
以城市为例,加快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应达到以下目标。
一是均等化程度大大提高。对当地有意愿就业创业的所有劳动者、所有用人单位的需求,都能够做到主要就业创业政策实现普惠,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均等,并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制度来保障。强化公益属性和重点群体兜底措施,既提供面向大众的一般性、基础性服务,又提供分级分类服务,对困难群体提供深度服务和帮扶。
二是全过程服务基本实现。对劳动者职业生涯和企业用人的全过程服务,都设置相应的服务功能和项目安排,并推行业务工作和服务流程的标准化,使精细服务真正到位。以便捷和高效为主要指向,建立服务评价指标和绩效考核机制,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有明显提升。
三是“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全面实施。构建信息共享、标准统一、方便快捷的服务系统,与场所窗口服务有机结合,实现精准匹配、有效匹配、即时匹配、远程匹配。
四是组织机构运行良好。形成统筹规划、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体系以及布局合理的工作网络,实现统一领导、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信息系统。工作经费有可靠保障。实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相关机构的一体化联动和衔接,与社会民营机构加强合作,拓展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五是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建设素质优良的职业指导人员、职业信息分析师、劳动保障协理员等专业化人员队伍,保证工作人员配置和队伍稳定,健全培训提升和工作激励机制。
贯彻落实政策的基本要求
一是牢牢把握宗旨。各地应以促进就业创业为宗旨,以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为主导,为满足劳动者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多元需求和单位用人的基本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劳动者就业创业的需要和单位的用工需求作为我们搞好就业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应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做好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是努力放宽眼界。我们在《中
国就业发展报告(2019)》中描绘了一个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蓝图(如下图所示)。按照这个蓝图,就业服务不仅仅是信息沟通和供需匹配,还涉及劳动者职业生涯全过程的所有服务,涉及所有用人单位的用工指导和服务,涉及从公共就业服务核心职能到主体职能再到积极就业政策相关方面的协调配合。在一个城市推进全方位就业服务的发展,一定要努力放宽眼界,把握好这个大的格局。
三是坚持深耕细作。就业服务是就业工作战线的当家本事。就业工作要深耕细作,不仅要做到收集和发布供求信息更广、更多、更及时、更可靠,还应同政策宣传以及对劳动者的职业指导、对用人单位的用工指导结合起来。如创业指导服务应当同创业培训、创业孵化更好地结合起来,并且要做好创业扶持政策的跟进服务。扶贫扶困的就业援助,应当将改变就业观念同相关培训、援助政策的跟进结合起来。人社部近日部署开展政策落实服务落地专项行动,就是在这些方面进行深耕细作。这是公共就业服务的职责所在,也是这项事业今后发展的优势所在。
四是大胆开拓创新。首先,在技术上,抓紧就业服务智慧化建设,建立健全统一的信息平台,更好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实现就业信息最大范围的互联互通。其次,在方式上,针对不同情况和不同群体开展专项服务,并形成适合市场需求的多种服务模式和套路。最后,在机制上,应借此契机形成一整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切实的保障措施,为机构提高全方位服务档次和水平提供更大的动力,提升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使就业服务队伍推进能力建设和基层平台发挥作用有明确的指向和组织、经费上的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