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就业政策 返回上一页
【就业政策】用“新”打破就业困境
来源: 浏览量:92 发布时间:2022-01-18
就业难是个老话题,但如今,不少新业态、新模式的显现让招聘市场焕发出新的生机。
2020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提出了支持15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便捷化线上办公、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无人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的领域受到大学生广泛关注。
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数字文化产业就业研究报告(2020)》显示,数字文化产业中游戏、电竞、直播和网络文学这4个典型领域总就业人数约3000万人,其中,全职就业约为1145万人。未来,数字文化产业有望成为推动就业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也有这样的体会。她发现,疫情期间,新经济成为亮点,绝大多数在线企业,尤其是互联网经济、云服务中新业态的发展,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拓展了发展空间,也为全社会应对疫情创造了新模式和新业态。
稳定就业,离不开良好的就业环境和社会氛围。
2020年年底,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对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强迫签三方”等问题,要推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应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氛围。
“作为一名高职界的人大代表,我也向全社会呼吁,要为高职学生扫除就业歧视。”郑亚莉希望,政府聚焦高职毕业生就业保障,对高职毕业生留本地城市就业给予与本科生一视同仁的就业扶持政策,要出台和完善相关专项立法,制定更便利、有效的就业宏观政策,尤其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保障扶持政策。
就业是一个宏观话题,但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说,就业是迈向社会的第一道坎,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代表委员们建议,稳定心态,才能为拿到理想的“offer”奠定基础。
李健表示,从历史发展来看,危机中往往蕴含着大机遇。就业就是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学生们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要选择有发展前景的行业。“疫情仅仅是一个突发事件,同学们要坚定对未来的信心,相信困难都是暂时的。”李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