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就业政策 返回上一页

【就业政策】· 政策落地 稳岗有底(实现更高质量就业①)

来源: 浏览量:186 发布时间:2022-03-12

人社部近日公布,1—9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7万人,增幅为16%。今年以来,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好于预期,三季度恢复态势更加积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释放就业活力,各地出台了哪些政策?对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群体有哪些保障?今日起,本版推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帮扶资金精准返还

助力企业稳定就业

“8月份刚到,人社局就把去年返还的39万余元失业保险费打到了企业账户上,甚至不用我们提交申请材料,真是方便又贴心。”辽宁省沈阳市黎明航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于金红说。这个有着540多名员工的企业,受疫情影响,曾一度订单减少,然而企业没有解聘1名职工,政府的帮扶给了他们很大的支持。

公司用稳岗补贴的资金聘请专业技术团队,举办了20多期培训班。“公司聘请的专业团队,教授我们数字机床的手动快速编程方法,学会之后我又调换了新岗位,工资提高了不少。”黎明航空零部件公司工人吴哲告诉记者。

“接下来,我们准备继续用返还的资金给职工缴纳社保,发放生活补贴,提高员工的福利水平。”于金红介绍。

“我身边的不少企业,都是在收到返还金后,才知道有这样的帮扶政策。人社部门千方百计为企业着想,让我们感受到营商环境的变化。”沈阳继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王丽阳说。

“以前返还失业保险费,都需要企业主动申请,可很多中小企业不知道这项优惠,容易错过。”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失业保险处处长孙常涛说。如今,沈阳市推出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免申直返”政策,返还金额依据征缴机构提供的上年度缴费记录确定。沈阳市人社局通过大数据系统与市财政局、发改委、经信局、税务局等单位,对企业的裁员率、纳税情况,以及是否符合国家、省市产业结构调整等进行核查和比对,进而筛查出符合失业保险相关稳岗返还条件的参保企业,直接将资金拨付到企业账户中,打造“不见面、免申请、秒返还”全新工作模式。

“返还金额根据企业上年度缴纳失业保险费金额确定,大型企业按照80%比例返还,中小微企业按照100%返还。”孙常涛介绍。

今年,沈阳市又首次将全市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经济组织,也纳入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范围,受益企业和单位比去年多出5000户以上。

专项补贴以工代训

鼓励企业扩大用工

高文硕屏气凝神,紧盯设备视教器,熟练地输入一串代码,按下控制方向的按钮,机器人臂开始滑动,臂上携带的电焊枪在汽车框架尾部由左及右焊下15个点,分毫不差……

“21秒,达标!”计时员按下手中秒表,高文硕长舒一口气。

在吉林省长春市施耐利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的调试车间,22岁的高文硕已边学边干了13个月。从电气基础到电气安装,再到机器人调试和操作系统调试,如今,他已经通过公司的层层考核,成了一名机器人调试工程师。

“长春作为老工业基地,对产业工人的用工需求一直很大。”长春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杨彬介绍,2020年以来,长春市把“以工代训”作为援企业、稳岗位、扩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抓手,促进好政策发挥大作用。

高文硕正是“以工代训”的受益者。去年7月,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他曾对择业前景缺少信心——自己学的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可学得不深、不透,学历也没竞争力。无意间,从小喜欢机器人的高文硕看到了施耐利公司的招聘启事,便决定试一试。

“可以边干边学,实习期也有工资,只要踏实肯干,成长会很快!”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杨冬梅的一席话让高文硕吃下定心丸。杨冬梅介绍,施耐利公司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设备的调试与安装,目前,不少企业非常重视自动化生产线的建设,这给公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用工需求陡增。但合作企业回款周期较长,使得公司进一步发展遇到瓶颈。

“‘以工代训’政策对我们来说就是雪中送炭!”杨冬梅说,国家出台这项政策以来,区人社局工作人员多次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政策宣讲、解读,并帮助公司申请指标,保障补贴及时到位。

“拿高文硕为例,他是应届高校毕业生,在实习期每月可享受1780元的‘以工代训’专项补贴。”杨冬梅说,公司会配套一部分工资,而且包吃包住,今年预计有30人将享受这项政策带来的福利。

截至目前,长春市共发放“以工代训”补贴资金2.4亿元,惠及企业622家,稳定企业职工11万人。其中,共开发高校毕业生“以工代训”岗位1873个,发放补贴1425万余元。

“转正后,每月工资到手4000多元,按照公司的培养计划,只要好好干,5年后有望突破8000元。”高文硕对未来充满希望。

政府帮忙牵线搭桥

创造稳定就业环境

像往年一样,家住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经济开发区的李再桃,原计划今年年初动身,继续到广东打工。行李都打包好了,结果没走成。

“受疫情影响,厂子暂时不让去,至于等到啥时候,谁也没个准信儿!”在外漂泊十几年,李再桃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心里很着急,“一个月少挣五六千,谁能耗得起?”

没想到的是,当地公司找上门来了。

“前不久,刚开新厂,招了100名工人,还是不能满足订单需求。”王再华介绍,2018年11月,他们在思南成立贵州新丝南服饰织造有限公司,自己担任生产总监。自从到这里扎根,他发现公司产能迟迟上不去,根本原因还是缺人手。

“有困难,找政府,还没等开口,干部就主动上门服务了。”王再华说。

“之前服饰主要出口国外。受到疫情影响,海外订单减少近三成,但在政府牵线搭桥下,公司主动开拓本地市场,订单不减反增。”王再华说。有订单,没人手,还是影响正常运转,当地政府支招,王再华跟干部一起,下乡做宣传,让滞留家中的农民工到公司上班,“离家近、易上手,一个月有4000多元工资,不比外出打工差。”

如今,随着业务拓展,公司又吸纳100多人就业,生产车间也扩大到6000平方米。“公司可满足500人就业,未来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王再华表示。

在吸纳就业的同时,思南县还陆续出台稳岗措施,帮助企业减负,切实稳定就业环境。

“公司享有装修补贴,还有税收减免、用电补贴、‘以工代训’补贴等等,细算下来,数额不小。”更令王再华没想到的是,当地政府还给予房租减免等优惠措施,3年能够节省70多万元的开支,支持企业发展。

为支持企业吸纳重点人群就业,思南县还从求职需求、用工需求出发,推出重点人群就业服务行动,通过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推送就业信息,带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边缘易致贫劳动力等群体实现就业。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实现转移就业24.6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