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就业指导 返回上一页
安徽:聚焦“六稳”“六保” 强化政策落实 千方百计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来源: 浏览量:107 发布时间:2021-03-31
安徽:聚焦“六稳”“六保” 强化政策落实 千方百计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发布日期:2021-02-04 来源:人社部 打印本页
2020年,安徽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切实强化稳就业举措,全力保持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1-12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6.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5万的120.5%;四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
突出重点,全力以赴做好企业用工服务。一是建立健全“两个清单”。建立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全面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主动收集“三重一创”、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等重大建设项目岗位供需信息,建立“招工难”企业岗位需求清单。依托实名制数据库,对重点群体开展针对性摸底调查,建立就业困难劳动者就业需求清单。二是建立“两个包保”责任制。省、市人社部门领导干部分别包保市、县,市、县人社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包保本地“招工难”重点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安排“人社服务专员”包保重点企业,“点对点”宣传和帮助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全省共计为2000多户企业配备1119名“人社服务专员”。三是真金白银及时兑现政策。为提前复工复产、稳定就业岗位的72户防疫物资重点企业,发放一次性就业奖补资金1903万元。积极落实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创新推出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费返还“免报直发”模式,全年累计向13.15万户企业返还失业保险费11.09亿元。
服务到点,多措并举帮助农民工返岗就业。一是精准摸排农民工就业需求信息。依托疫情防控信息系统、大数据,通过电话了解、实地走访等方式,及时掌握农民工返岗计划等信息,摸清无岗可返、无业可就农民工的就业意愿,建立就业需求清单并及时录入信息系统,引导农民工通过微信、小程序、APP等渠道自主填报个人就业情况,实现“一人一码”“一人一档”。二是加强“省际协作”助力农民工返岗。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人社部门互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动态信息,建立“健康码”互认机制,及时发布省外企业复工计划和招聘信息,主动协调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安排专车(列)“点对点”输送22.6万名农民工返岗复工。三是全力支持农民工省内转移就业。利用全省农村劳动力信息系统和公共招聘网岗位数据库,精准搭建省内劳务对接平台,促进农民工省内有序转移就业。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挖掘当地产业园区和服务业带动就业潜力,广泛收集、发布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倾力搭建定向招工平台,帮助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四是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突出精准施策,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全年累计组织179.09万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占上年底外出务工157.92万人的113.41%,全面完成就业扶贫目标任务。深入推进“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社区工厂等带贫主体尽快复工达产,探索实施“就业扶贫车间+居家就业”“企业订单+居家就业”等灵活就业方式,进一步提升带贫减贫效果。截至12月底,全省共规范认定就业扶贫车间971个,带动就业3188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1708人,带贫率为36.72%。
聚焦难点,政策“组合拳”助企业渡难关。一是全面落实阶段性社保费减免缓政策。及时出台相关文件,对中小微企业免征5个月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顶格执行减免政策执行期限,明确企业受疫情影响直接享受延缴政策。截至12月底,全省累计减免各类企业三项社保费260.44亿元。二是鼓励引导企业新增就业岗位。对新增就业岗位的小微企业、就业扶贫车间和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中小微企业,根据新签订12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人员数量,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对与高校毕业生、自主就业退役军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的小微企业,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全年共计向16539户小微企业发放增岗补贴1.12亿元,带动新增就业岗位11.14万个。三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将个人最高贷款额度由15万元提高至50万元;降低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推行线上申请办理。加大创业载体奖补力度,充分发挥各类示范基地和园区支持创业、吸纳就业的作用。全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4.69亿元,为创业主体减免房租7485.4万元。
关注热点,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充分挖掘机关、事业单位现有编制资源,加大高校毕业生招录招聘力度,扩大“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实行“双向激励”政策,鼓励引导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国有企业招聘周”“全省高校毕业生民营企业网络招聘周”等活动,加大吸纳省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力度。积极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将就业见习岗位由2万个增加至3万个。二是创新开展就业服务。与省广播电台合作,创新推出“就业赢未来”栏目,拓展线上招聘渠道。开展“百名人社局长进校园”活动,深入宣讲就业创业政策;组织“启明星”就业指导专家、创业指导师进校园,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压实高校责任,积极配合开展校园招聘活动,累计发放校园招聘会补贴资金1186.28万元。三是便利化落实就业补贴。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微信小程序等,为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实现“一次不用跑”。通过部门协同、信息共享,采取“无需申请、直接发放”模式,为1335名在皖湖北籍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200多万元。
力疏堵点,不断优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一是精心搭建线上线下招聘平台。省、市、县三级联动,精心组织“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有序恢复“2+N”现场招聘。全年共计组织现场招聘8000多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86.3万个。与省广播电视台合作开展“空中招聘”公益活动,商请三大电信运营商发送8000多万条公益短信。开发推广“职等你来”求职小程序,促进人岗精准匹配。二是积极推行就业服务网上办、自助办。及时改进和完善信息系统,引导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申请享受就业优惠政策,就业服务尽可能安排在网上办、自助办。通过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信息化平台,为6.2万名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0.93亿元。三是精心开展“四进一促”活动。紧扣“政策宣传落实全过程、公共就业服务全方位、重点群体托底全覆盖”的活动目标要求,组织开展“百名人社局长进校园”“千名人社干部进企业”“千名干部进园区”“百名就业局长进社区(村)”促进就业系列活动。全年累计组织干部职工28600多人次,深入400多个园区、300多所高校、高职及技师院校、16000多户企业、2000多个社区(村),深入宣传解读就业创业政策,精准提供就业指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