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就业指导 返回上一页
· 精准就业的重要性
来源: 浏览量:173 发布时间:2022-03-0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如此,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由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预期过高,导致实际的就业能力低于社会的需求,从而出现了就业问题。根据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传统的就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因此要针对性的开展精准就业,通过精准就业帮助高校就业生成功就业。一.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服务的必要性
(一) 解决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供需结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招聘企业的招聘难,虽然有很多毕业生,但是就是找不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有些学校虽然有实习期但是到了毕业的时候仍然有很多学生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企业单位的需求不足引起的,而是双方都出现了问题导致的。因此,高校开展精准就业的指导工作,可以有效解决这种供需结构的矛盾。
(二) 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近几年来。我国高校不断进行扩招,因此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都在不断增加,再加上往年未就业毕业生的累积,然而就业市场的需求是有限度的,这样使得毕业生数量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工作可以帮助毕业生找到明确的就业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会盲目寻求工作,从而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三) 有效提高就业质量。现阶段对于高校培养人才和就业工作的指标从之前的就业率高低逐渐变成就业质量的高低。面对复杂的社会就业形势下,毕业生要稳定自己的心态,高校应当对毕业生一定的帮助,实行精准就业服务工作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毕业生的信心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四) 毕业生的就业价值观念转变不彻底。当今社会就业竞争十分剧烈,但是还有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仍然是居高不下,对岗位、薪资、地区挑三拣四,对自身条件不能客观的评价,对当前的就业环境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工作可以修正大学生的观念,正确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
二.精准就业在高校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 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不足。在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通常是采用以院校就业中心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指导和宣传工作,但是由于每年的毕业生人数较多,而高校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在进行单位对接和宣传上无法顺利有效的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无法保证精准就业在高校就业工作中进行开展。另外各大高校都缺少专业的就业辅导员,通常辅导员是兼职进行其他工作,导致辅导员的工作量很大,在进行精准就业工作时会面临缺乏相关经验和时间不足等问题,导致精准就业无法在高校精准就业中顺利进行。
(二) 就业信息推送方式问题。目前高校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时,通常是通过高校官网、QQ群、公告栏等方式进行的,尽管有的高校就业中心采取了与时俱进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就业信息推送,但是仍然无法满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因为多种形式的推送就业信息看起来可以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但实际不然,多个渠道会造成就业信息混乱的情况,无法保证高校毕业生及时获得就业信息,无法搜素就业信息。其次基业中心对就业信息的更新不够及时,只注重信息的推送,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阅读量,因此无法针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进行消息推送。另外在大数据信息时代,高校内并没有将技术人员和就业负责人员相结合,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导致就业信息的推广落后。
(三) 缺乏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在目前的高校中都有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但是就业指导课程主要是通过老师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并没有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和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在部分高校中甚至存在不同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一样的问题,完全忽略了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前景未来,无法保证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有足够的掌握。
(四) 指导老师的就业指导水平有待提高。现阶段高校虽然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并且在必修选修课中都会加入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在师资缺乏问题上并不能立即找到解决方案。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教师,是学校通过师资调节从别的课程的教师中分配的,并不是对口教师,并没有经过专门的就业指导培养因此在专业水平上会存在差距。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并不高,在进行备课指导、知识梳理、课程讲授方面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就业指导所以需要实践性知识也很对,有些教师经理并不丰富,因此指导起了也有一定困难。
(五) 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系统性不强。由于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时间并不久,目前处在发展阶段,还没有进行系统地完善和预设理论的落实,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授课的过程中会有学生不容易接受或者教师授课困难等问题。例如,学校缺乏专业的实践模拟空间,指导老师的实景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并不能落实强化,就业指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消耗了人力物力,得不偿失。
(六) 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浅薄。就业指导的受益人是高校学生,但是由于学生常年处在教育环境中,从来都是被动的接受学校灌输的知识,并没有主动探索、提升自己的意识,因此高校就业指导的效果并不好。并且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家庭条件都较优越,并没有足够的危机意识,在校期间也不会担心未来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就业指导课程学习过程中也没有足够重视,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高校就业工作中精准就业的措施
(一) 加强精准就业的信息化。精准就业不仅仅是高校就业中心的工作,需要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合作进行,比如教务部门、招生部门、宣传部门等等。另外当今时代是大数据信息时代,因此为了改变传统的就业指导模式就需要结合大数据信息技术开展精准就业工作。首先需要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建立就业信息共享平台,让就业信息可以随时查询了解,并跟用人单位进行合作,将企业信息录入信息共享平台中,让高校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有足够的了解,更好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并且能够保证高校毕业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对未来的规划做出最合适的就业选择。
(二)提高就业指导教师专业程度。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就业工作中精准就业的关键内容,精准就业就是需要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的不同喝对未来的规划不同,所做出的的专业性就业指导工作,因此对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程度要求较高,不仅要掌握当前的就业环境,还要具有足够的就业指导经验。因此需要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和招聘工作,保证就业指导教师对知识的掌握在与时俱进,在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要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不同问题进行解决,通过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提高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契合度。
(三)增加精准就业指导的范围。在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精准就业时,高校要扩大精准就业指导的范围,除了对毕业后找工作的高校毕业进行就业指导外,另外对考研、创业、出国等高校毕业生也要进行相应的就业指导工作,另外对残疾、经济困难、农村生源等特殊情况的毕业生要加以重视,加强对他们的精准就业指导工作,减少高校毕业生对社会和未来的未知,提高就业质量。另外在毕业生离校后,要加强跟进工作,确保高校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后能够成功就业。
(四)采取一对一的个性化就业帮扶政策。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之前,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就业政策,通过应用助人技巧、评估手段以及个人生涯规划咨询技巧等,对大学生们的求职困惑以及职业规划提供充分的咨询服务。除此之外,针对那些相对困难的学生群体,如就业困难、学业困难或者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采取个性化的精准帮扶,切实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求职过程中所存在的一切疑惑和困难。
(五)学校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大一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就可以组织开展系统性的职业规划课了,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大一阶段,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利用各种工具(如:心理测量表、成绩单等)对学生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估,以便为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而提供充分的帮助和指导。除此之外,给每位同学都建立一个单独的自我评估档案,里边记录着每位同学的职业倾向及兴趣、特点等。专业学习期间,则可以鼓励同学们根据自身特点需求,积极参加各类社团活动或考取专业证书等,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后期择业阶段,则可以根据当下就业政策,对学生们进行正确择业观的培养。
(六)建立一支完整的就业指导团队。不断完善就业指导团队,充分加强他们的专家化、职业化以及专业化建设,使从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教师可以具备较强的的专业素质、能力及知识,同时也可掌握充分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技能和理论,以便对毕业生进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