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就业指导 返回上一页

“稳就业”,是否求职就“稳”了

来源: 浏览量:404 发布时间:2023-12-09

2020年6月上海新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促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稳就业”为总体目标,共分为七部分26条,将通过加大减负稳岗力度和金融支持,解决企业经营和用工成本高的问题;通过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加强托底安置就业、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措施,解决阻碍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重点群体就业的突出问题;还将加大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力度,强化托底保障基本民生。

听到这个消息,一些正在苦苦求职的同学可能要“普大喜奔”,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找到工作了。真是这样吗?要了解政策效果,首先我们要从目前的就业形势说起。

从上海市今年1-4月经济指标统计情况看,受疫情影响,整个经济呈现出市场萎靡,生产下滑,消费停滞,物价上扬的状态,直接影响到就业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市今年1-4月的工业总产值下滑了12%。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下跌49.6%,几近腰斩;其中交通工具,包括汽车、船舶、铁路、航天等制造业利润总额降幅更在8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7.4%,其中住宿餐饮业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40.9%。但消费停滞并未带来物价下跌,1-4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2。旅游业,国际旅游入境人数下降76.7%。其中4月仅为去年同期的2%,近乎崩溃!由于减少出行,实体经济第一个遭受打击,不少企业纷纷关闭或缩减规模来抵御寒冬。于是接着就是租赁业、房地产业销售萎缩。1-4月服务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下降72%,其中租赁业下降近90%,仅为去年同期的一成。比如著名的女性内衣“都市丽人”上半年预亏1.2亿,90%门店已关闭。企业没利润,就业肯定受影响,作为本来就因缺少工作经验而在就业市场处于弱势地位的应届毕业生,更是形势严峻。因此,将2020年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也不为过。

《实施意见》能给严峻的就业形势带来哪些缓解呢?上海的《实施意见》紧扣中央提出的“六稳”“六保”目标,以“稳就业”为总体目标,以“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为主要脉络,共分为七部分26条。总体来看,包括四大部分:

 

一是着力加大力度保市场主体。

即通过加大减负稳岗力度和金融支持,解决企业经营和用工成本高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措施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加大投资、稳定外贸,解决企业因业务收缩导致岗位流失的问题;通过挖掘内需、培育壮大新动能等措施,解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造和拓展就业空间的问题;通过加大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解决相关群体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

二是着力拓宽渠道保居民就业。

通过鼓励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的各项补贴政策,解决部分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偏弱的问题;通过优化创业带动就业政策,解决创业者面临的资金、场地、能力等问题;通过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加强托底安置就业、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措施,解决阻碍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各类重点群体就业的突出问题;通过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解决劳动者就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吸引优秀人才和保障劳动者有序来沪就业等措施,解决本市人才和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通过提升就业服务能力、加快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等措施,解决企业和劳动者迫切需求的线上就业服务和各类业务不见面办理问题。

三是着力强化托底保基本民生。

通过完善失业保险政策,加大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力度;通过优化困难人员生活保障措施,增强其就业意愿和就业稳定性。

四是着力完善机制加强保障。

通过完善工作组织协调机制、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就业形势监测机制等,努力打造工作有合力、绩效有考核、资金有保障、形势有监测的稳就业工作体系。

以上是《实施意见》的大致内容。概括而言就是政府给企业税费方面的优惠,通过鼓励转型或降低人工成本,保持用工需求。同时通过人才、培训和托底安置等政策,控制劳动力供给,调整劳动力结构,保障隐性就业的基本民生。从宏观角度分析,《实施意见》对稳定就业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这就好像高校扩招,本来分数线500分,现在降到450分,自然会有更多人被录取。从学生角度而言,《实施意见》中政策力度越大,恰说明应届生就业难度越高。毕竟《实施意见》中并未明确规定单位必须招聘应届生,学生依然需要竞争才能上岗。我们知道,应届生最大的劣势是经验,而在利润下降,形势不佳的环境下,企业的培训意愿也会降低。因此,《实施意见》对学生的边际效用,是低于社会人员的。与其将它看作福音,不如视为警钟更妥。事实上,想要实现“稳就业”,依赖政策终是外力,不如提高自身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积极求职更为靠谱。对此,笔者有些建议:

首先,就业机会减少,应届生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是思想准备。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要求学生面试前准备须更充分,求职须更努力。疫情前社会舆论曾广泛讨论“慢就业”现象,现在看来更像是“被慢就业”。其实“慢就业”本身有一定风险,因为大多数人是因为目前就业能力较弱才选择“慢就业”,而又有不少人“慢就业”后沉溺于宅家娱乐,逐渐与社会生活脱节,就业能力不升反降。何况能在疫情期间仍能有招聘需求的企业,除了抗疫相关的特殊情况外,都应该资质不错。而且错过这一波,等于是错过了与企业“共患难”的机会。等疫情过后这种“优质”的就业机会就不多了。所以学生朋友找工作时要做好“就低”的思想准备。放低择业要求,先进单位,哪怕从更低的基层做起,内部晋升的机会也比外部招聘大一些。二是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与社会人员相比,学生的可塑性是最强的。多考几门证书,拓展就业面,增加未来更多的可能。在未来职业方向不明晰的情况下,可以自学一些比较实用的知识,或考取一些对求职有用的证书。比如学习office里的word表格制作,excel函数图作法,ppt制作等。如果学习财务的,可以考取会计电算化、cpi等证书,如果想从事网络应用的,可以考思科认证。诸如此类。为未来择业增添一些含金量较高的砝码。其实这些证书对我们寻找实习工作也会增添不少帮助。

其次,薪资普遍降低,学生要做好心理准备。企业能生存就不错了,降薪总好过关门。而且特殊时期降薪是暂时,社会秩序、生活终将步入正轨,只需耐心等待即可。同学们求职时可能会遇到更多非法用工的情况,漏缴、少缴甚至不缴纳“五险一金”,加班没有加班费等等。这个时候接受还是不接受?走还是不走?如果是有相关经验的社会人员,当然可以另谋高就。但职场新人,尤其是刚毕业还缺乏工作经验的同学,还是要三思而后行。笔者接待过不少来访者,本身就业条件不佳,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却因为不缴“五险一金”而贸然辞职。结果长期失业在家,就业越来越难。个人认为这是极不明智的,因为工作带给自己的不仅仅是福利,更重要的是稳定的收入和经验的累积。试问,与未来发展机会相比,一时福利的得失究竟有多重要呢?所以较为稳妥的做法是骑驴找马。边工作边求职。若不能找到更好的企业,就在原地积累经验。有工作,别说不缴“五险一金”,哪怕薪资都没有,也好过待在家里无所事事。更何况疫情期间,政府对隐性就业的从业人员通过灵活就业政策提供缴金补贴,从一定程度上能保证大家的基本福利。

最后,对于准备创业的学生朋友而言,市场越萧条,或越混乱,却也是创业门槛越低的时候。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疫情期间罕见地“不降反升”,因“宅家经济”的兴起,利润总额提高了18.4%。正是入行发展的好时机。而一些传统行业,或实体经济,由于疫情期间不景气,关停并转。如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疫情过后需求恢复,甚至出现报复性反弹,正是创业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