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就业指导 返回上一页

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研究

来源: 浏览量:226 发布时间:2024-04-26

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实际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剖析。

1.结构性失衡。

  结构性失衡,是现实存在的,又是当前难以避免的。一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社会资源以及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久而久之,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速度、发展水平就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发展快的地区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很大,相应地当地的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就会相对高一些、完善一些,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而那些发展较慢、条件有限的小型城市或不发达地区就会被冷落,就会出现人才紧缺的现象。二是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社会发展速度加快,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而大众教育却不能面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有效的改革。三是众多高校之间无论是教学水平、硬件建设、师资力量还是学生素质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下所培养出的人才也会存有素质和技术上的不同。

2.政府调控力度不够。

  首先鉴于统招政策的实施,政府将“过度教育”引向市场,致使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出现了不协调;其次就是政府本身出台的就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关于人才就业的信息不全面,政府的调控力度不够,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地解决就业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的充分联系的问题,没有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及时就业。

3.高校建设存有一定不足。

  高校的课程建设和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以后熟练应用于社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然而普遍的,高校都存在重知识、重课本的教育理念,这一教育理念本无可厚非,但一旦脱离了有效的校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缺乏用武之地;另外,高校课程设置除了遵循本专业需求之外,没有让学生及时去搞社会调研,去充分了解当今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下市场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应做出调整,努力突出专业课程“专”专业教材“新”的特点,以更好地实践于现实,运用于社会。

4.用人单位招聘要求存有很大的片面性。

  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考察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体系,不能一味地崇尚高学历,尤其强调只招985、211,对普通高校的学生另眼相待。诚然,学历是考察学生的一方面,与此同时更应该去关注毕业生的思想认识、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此外,有的用人单位招聘时,还存有重男轻女的意识,同样条件,同样学历,却更加倾向于男学生。这些现实存在的招聘现象,势必抬高了大学生求职的门槛,同时有时也会错过优秀人才。

5.高校毕业生自身原因。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有时还是出自自身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能正确的评估自己,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是怀揣雄心壮志,在对这个不满意、那个又不顺心的心理影响下,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二是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只满足于完成学业,并没有很好地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又缺乏实践经验,仅凭“本本”知识,很难在岗位中立足,通常会和即得的工作失之交臂。

6.受亲情因素的影响。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父母、亲戚甚至朋友都会献计献策,的确他们都是为大学生的将来考虑,但他们的思维有时候难免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这种传统观念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就业选择。这就致使许多大学生轻视工厂工作,家人托关系、找门路,帮助孩子去扣响机关单位的大门。孰不知,大学毕业生思想已经成熟,他们懂得自己的实力,内心也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若家人一味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帜,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会增加他们选择就业的困惑和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