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就业指导 返回上一页

【就业指导】解读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来源: 浏览量:765 发布时间:2014-04-26

 

解读大学生就业难现象

 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已是不争的事实。社会要求大学生丢掉精英意识低调入市,不少大学生则认为在国家、个人、家庭都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的情况下,如果自己的工资和待遇还不如农民工,那上大学就是个亏本买卖,不划算。所以很多人宁可失业也不愿委屈自己。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中国大学生真的太多了吗?一些专家指出,从大学生占人口比例看,中国的大学生不但没有过剩,比例还十分低。中国目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总人口的5%左右,而美国是35%,日本是23%,中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难反映出的高等教育过剩,显然是一种虚假现象,实质是社会人才配置协调出现了问题。其实,对我国普通百姓之家来说,全家投入精力、财力培养一个大学生,一个十分现实的目的就是为了不低就,就是要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要求大学生去从事一些有中学学历、小学学历就能胜任的工作,显然误读了高等教育,也是在浪费宝贵的社会资源。

  有些媒体批评现在的大学生眼高手低。而在我看来,用人单位、大学教育和学生自身,恐怕都难辞其咎。

  企业的责任

  铺天盖地的招聘广告和心急火燎寻找工作的毕业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在不少用人单位都比较倾向于招聘熟练工,而在校的大学生主客观上都难满足这个要求。于是很多人会指责大学教育与市场需要相脱节。但客观地说,一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如果想学好他的专业,就必须全身心投入,基本上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参与社会实践。还有一个因素是中国不少企业急功近利,不愿意提供实习基地,也不想进行繁杂的新人培训工作。

  《大学生就业的企业责任》的作者曾批评指出,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就大学生就业难题承担起他们相应的责任,不提供实习岗位,只接受熟练工。比起国内的企业,很多国际上有名的大企业都把培养人才当成自己的责任,哪怕培养的人才也许会炒公司鱿鱼。他们甚至认为帮助有就业能力的人就业,是一个企业公民应该做的事情。承担社会责任能够让企业赢得更多的尊重,企业也能得到更长远的发展。

  另外有些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只是把大学生当成花瓶摆设,并不能真正给予大学生相适应的工作机会和工作岗位。很多原本仅需中等人才就可以胜任的工作,现在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者上岗。

  大学教育的问题

  由于追捧一时所谓的热门行业,许多高校纷纷开办热门专业,然而大学专业设置的变化赶不上市场的变化,最终也造成了学校的教育供给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

  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认为大学的专业设置应从实际出发,既不应强求一律,也不应脱离中国的实际,但社会各方面也应予以理性的配合。他认为应从专业实际本身和大学性质两个方面考虑。而现实中很多高校违背了这些原则,只是盲目设置专业扩大招生,结果导致就业难也就不足为奇。

  同时,我国高校教育体系过于偏重理论,有些高校部分专业的课本甚至几十年都没有更新。

  面对纷繁的职场形势,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所做的工作显然是不够的,学校还应加强对毕业生求职的指导。

  大学生自身的缺陷

  一定不会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就业难,一定不会所有大学的大学生都就业难,也一定不会所有专业的大学生都就业难。确实,优秀的毕业生永远都属稀缺资源,是职场上的抢手货。

  再看看不少大学生在校的表现或许能更新我们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认识。每天睡到早上八九点才起床,没日没夜地玩游戏,考试挂科补考已是家常便饭……拿着自己青春年华肆意地挥霍浪费,为小事而羁绊止步不前,在小打小闹中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而不是通过学习切实提高自己的能力。一旦失去了大学校园这张保护伞,一下子就迷失了方向,不知自己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不知道什么工作合适自己;眼高手低,对本来适合大学生的工作又心有余而力不足,这足以令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深思。

  还有些人因为专业不好、学校不好、环境不好,就整天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还有的学生痴迷于考取各种证件,却不真正去锻炼自己的实战能力。

  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大学生呢,为什么来上大学,是被淘汰还是争取更好的发展,同样要看自己的竞争抉择。

  大学生应直面就业问题

  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08年经济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明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堪忧,预计毕业生实际就业人数将在600万人以上。蓝皮书认为,目前,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求聘的职位。目前,从文化程度上看,初中及以下,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求职难度要高于其他学历,这种状况在明年将持续。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同样需要社会、大学和学生自己共同来完成。那么,就目前来说,在校大学生学会调整自己是最现实,也是最可行的办法。

  就业难,给大学生带来了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对尚在大学校园里的学生来说,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努力学好本专业知识,有选择性地参加实践锻炼方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