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 返回上一页
升学时想换个专业,怎么选
来源: 浏览量:181 发布时间:2024-03-15
【问题】
我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准备参加三校生自主招生考试或三校生高考。因为不喜欢中职的专业,我想在大学里换个专业,但现在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适合学什么?
我在中职期间学的是机电专业,高职期间学的是空中乘务,因为想要本科学历,打算一年后参加专升本考试。我自己想跳一跳,考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这是一所所谓的“一本”学校,听着体面,但竞争激烈。父母建议我不要抛弃中职所学,去考机械工程、自动化等工科类专业。我应该怎么选?
大专我学的是计算机网络专业,本科学的是软件工程。本科毕业,我想读研,但除了与大专、本科专业相关的专业,我还在考虑要不要学文科类专业,因为前两个专业我都谈不上喜欢……
【专家指点】
升学时考不考虑换专业,怎么选专业,不妨先考虑自己将来想干什么?或者对未来职业的期望。然后看看备选专业的毕业生最多从事什么职业,从而判断是否符合自身需求。有三种情况建议换专业。
第一种是不适合。做好一份工作往往不是光有知识就能胜任的,有的人性格内向,喜欢独处,却选择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将来工作需要频繁与人沟通的专业,未来就业面可能会比较窄。有趣的是,笔者见过不少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挑战销售工作,理由是“改变缺点”?!当然不是说不可以,也确实有人做到,但整个过程却非常痛苦,需要大毅力,付出大努力,而且鲜有人成功。所以真心不建议大家这么做。同样,过于粗枝大叶可能不适合财务、医生等职业;过于谨小慎微可能不适合开拓和决策性工作;对朋友讲义气可能不适合原则性强的工作;兴趣或情趣易变可能不适合技术性或操作性职业……虽说人很难完全了解自己,但绝大多数人对自己异于常人,特别突出的特质还是知道的。有空看一下霍兰德、九型人格这类职业倾向理论的资料,或者做个职业行政能力测试,根据结果了解自己特别不适合的职业,在选择专业时就能避免踏入“雷区”。值得注意的是,别把“不喜欢”和“不适合”概念混淆。虽然兴趣对学习、工作有推动作用,但一来兴趣、喜欢属于主观感情,且产生兴趣的因素较多,稳定性低;二来产生行为的动力除了兴趣,还可以来自于理想、感情、环境、经历等其它因素,所以“不喜欢”依然可能成为职业,但“不适合”则较难。更有甚者只是将“不喜欢”作为偷懒、失败的借口,这本身就是不够职业的做法,即使换个专业也难成功。
第二种是职业目标复合型人才。随着社会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合作越来越多(尤其跨领域合作),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比如航运业复合型人才,既要熟悉两岸法律,又要掌握多国语言,还要精通航运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多门学科进行系统学习,升学时转个专业学习可提高竞争力,让自己赢在起点。其实,现在高校的学习氛围相对自由,即使不转专业,也可以选择副课、辅修或双学位等方式学习。有时先就业,看清形势,确认自己想要什么以后再选择专业在职进修,也不失为良策。复合型人才多属稀缺资源,职业发展机会较多,发展速度也较快,如果学生有明确的目标,非常值得考虑。
第三种是扩大就业面。一般这种情况往往会选择相关专业。比如数学专业,虽然知识高深但就业面不广。若是升学后选择大数据分析等数学应用类专业,则毕业后要“吃香”很多。关键是扎实的数学基础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大数据分析时事半功倍。如果你最初选择的是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哲学、法律等基础学科,在进修时就不妨选择相应的应用类专业。反之,如果最初选择的是应用类专业,进修时同样可考虑相应的基础知识加深理论功底,但前提是要有明细的职业目标。
同样有三种情况建议暂缓换专业。第一种是没想好。如果对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不是很熟悉,又面临选择,那不换是较为稳妥的选择。当然如果真不适合原专业,又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那只能暂缓选择,不选总比乱选好。其实专业门槛低的工作选择很多,若不追求专业对口,则“适合你的工作有两万”。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降低了专业门槛,比如“四大”会计事务所,他们认为到了精英层次,专业知识自学很容易,反而是思维模式、价值观、应变能力等改变较难。所以专业对其而言并不看重。第二种是没必要。一些专业知识对职业发展帮助有限。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中经常涉及一些劳动法规政策,但这些法律知识并不高深,自学即可,再去报考法律专业就有点小题大做了。对以后的人事工作帮助也有限。第三种是没帮助。不少同学选择专业是因为“兴趣”,比如学机械的转修法律,学计算机的转修文学。两者差异较大,看不出进修对就业的帮助。转修以后你可能需要在两三年时间里达到别人六七年的学习水平,不然就业时缺乏竞争优势,难度也较高。
总之,升学时专业换还是不换?想换的话怎么选?首先需要考虑未来的职业方向,其次再盘点自我,了解目标职业需求。最后选定合适专业。若是确定升学后要换专业,那就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了解新专业的就业方向,就业形势、发展前景,以及是否与自身特质匹配。专业的就业方向可以在学校招生咨询时询问老师;目标职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也可以通过网上搜索,总结招聘广告,参加招聘会等方法总结而出;就业形势、发展前景可以网上查询,也可以询问业内资深人士。这里就盘点自我再提三点建议:
第一、如果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么先搞清楚自己不要什么。专业的选择面其实比我们想象中要广,先保证自己别踩进最深的坑里,然后在余下的时间里好好选择一个合适的就业方向。第二、做擅长的事,别被“兴趣”蒙蔽了眼睛。前文说过,行为的动力不仅仅源自兴趣。最怕的是兴趣源于无知,一旦了解,就像“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会更痛苦。成熟的人会将擅长培养成兴趣(兴趣同样是可以培养的)。当然人都有权利追求感兴趣的事情,但最好是在实现财务自由之后。第三、寻找“冰山”下的你。关于心理学的“冰山理论”,同学们可自行上网搜索,这里不作赘述。如何了解“冰山”下的你?最好的办法还是自省。因为最了解你的是自己。心里测试、他人评价可作参考,但不可全信,更不要依赖。有机会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不仅帮助了解自己,更可在人际交往中发挥出乎意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