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招生就业 返回上一页
做规划,听自己的
来源: 浏览量:167 发布时间:2024-03-14
【问题1】
从小学到现在,我读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都由父母做决定。比如,中考时,在父母的要求下,我填报了中职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这一志愿。
现在,我是中职三年级学生,打算参加明年的三校生高考,继续念书。但在专业选择上,我与父母之间存在很大分歧,因为不喜欢数控,我希望在大学里学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比如市场营销或新闻采编。父母知道后,勃然大怒,说我这样选专业跨度太大了、太冒险,怀疑我没有好好考虑。
我实在不喜欢与机械打交道,如何才能说服父母让我自己做选择呢?做规划时,每个人不是应该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吗?
【问题2】
离大专毕业还有两年,时间不算短,但我非常焦虑,也深感不安。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我来说,这焦虑与不安,主要来自“实力”与“学历”两方面。
在实力上,与已毕业学长、同届同学中的学霸相比,我的能力、创意还远远不够。学校经常请学长回母校作分享,每次看到他们的作品及他们完成的大项目,我总觉得自己实力不够,也难以做到。
在学历上,很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是本科及以上,而我读的是大专。虽然可以通过参加“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学习,但正如父母所说,我“不是读书那块料”,在竞争激烈的“专升本”考试中,很难脱颖而出。在很多人看来,从事与数字媒体技术相关的工作,只要能力够就可以,学历不重要,但可能是因为“内卷”吧,一些知名企业确实设置了本科学历这一门槛。
这两年,学校里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本科院校也进行了扩招,身边同学都建议我“要不去试试吧”,可我实在没把握。如果深思熟虑后我决定不考或努力了没考上,我应该怎么办,随便找一个工作吗?此外,以我目前的实力,难以胜任目标岗位的工作,那我需要换一个求职方向吗,我的未来还有其他选择吗?
【问题3】
我是一名国际商务专业的高职学生,明年6月就将毕业。对于未来,我们班很多同学都选择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但我不喜欢这样的工作,而是另有打算。暑假期间,我曾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做课程助理,工作完成得不错,实习工资也较高,因而打算毕业后留在这家机构工作。
这一想法在老师和同学看来比较冒险。他们劝我:“今年以来,教育培训机构的日子并不好过,前阵子好几家机构被罚了巨款。还有新闻说,这些机构大大缩小了校招规模,不少应届生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就这样‘黄’了,不知道明年情况如何。你的专业成绩一直在班级中上游,有时还名列前茅,完全可以胜任专业对口的工作。工作后多考证,能让自己变得更专业。学一行、精一行,不是很好吗?”
老师和同学的建议挺中肯,让我有点动摇。教育培训行业当前的发展前景确实不容乐观,自己要谨慎入行。那么,我究竟怎么做规划才合适呢?
【专家观点】
忠于自己,但不能雾里看花
做职业规划,当然是要听自己的:因为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除了自己,没人会为你的职业选择买单;更是因为不想余生后悔。但现实中,很多忠于自己的选择却变成一意孤行,最后头破血流。这是为什么呢?
小马过河的故事相信同学们都耳熟能详。老牛说河浅,松鼠说河深,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特质不同。就像职业选择,如果你不了解自己“身高”,不了解“河深”,又不愿像小马那样试一试,光听别人说,就像雾里看花,难有切身体会。这样情况下作出的职业选择,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好的职业规划,是基于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基础上。
首先我们来看自我认知。这里的自我认知可不是星座血型之类,而是专指职业特质,而职业特质除了专业能力,更多的是非专业要素。比如市场营销需要积极主动和多维度思维能力,新闻采编需要较强的文字和沟通能力。上图是销售经理岗位要求的蛛网图。我们发现10个职业特质几乎都是非专业要素。事实上,职业越是向上发展,非专业要素占据的比例越大。对应届生而言,目前基层岗位较多看重的非专业要素有:积极主动、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团队精神、情商等。当然不同岗位要求也各不相同。了解自己的职业特质,有助于职业匹配时“对号入座”。目前自我认知比较快捷的方法是做一个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但这种测试往往受信度和效度影响,未必精确。所以更好的方法是做个有心人,经常自省。
其次我们来看职业认知。事实上三位同学遇到的问题多少都与此有关。问题1中的父母反对主要是改专业风险大,害怕孩子一时冲动。学生如果能说出自己的职业特质,以及目标职业的要求、薪资,自己与之差距及大学规划。深思熟虑,有理有据,家长无理由反对。这里要注意的是兴趣与职业是不同的。一般通过媒体、宣传往往是职业光鲜的一面。全面、深入探索,尤其是了解职业艰辛、困难后依然坚持,才能称之为“职业兴趣”。问题2中“适合自己的工作有很多。”行业里有很多基层岗位,或者专业要求没那么高的文职、营销等工作,如果不在乎专业对口,还有更多门槛较低的工作可以选择,为什么一定要为难自己呢?职业发展如登山,一条路太陡,可以换条路绕一下试试,再不行索性换个不那么陡的山头爬。反正登到山头,都能望见风景。停在那里自怨自艾是最傻的。问题3中,教育培训机构确实面临变化,但不是变坏,而是教育机构资质、未来培训方式可能会发展得更规范、更先进。目前都开放三胎了,未来培训需求不会减少,所以这位同学要思考的不是该不该投身教育机构,而是如何提升以适应未来教育机构改革发展带来的变化。
最后分享一些职业认知的有效方法。职业认知最理想的方法当然是寻找大公司的相关职位实习机会。但现实中很难实现。一是因为僧多粥少,理想的实习岗位就算不是万里挑一也是百舸争流。二是因为中、高职院校生竞争力难以强过高等院校本科,尤其是985、211等名校生。所以这里总结较为常用的三种方法供参考:第一种是通过人脉寻找行业资深人士咨询。最好是管理者,而且对学生本人比较了解,能针对性地给出一些建议。第二种是寻找学校资源。包括老师、师兄师姐等。负责推荐的老师对企业要求比较熟悉,已经毕业一、二年的师兄师姐,他们的经验、建议对现阶段的你最贴近,最有效。第三种是多参加招聘会。通过不同企业间比较、面试旁观、亲自下场等方法,可有效摸清职业的具体需求。